恭繆,一個小傻子,他是個白月光角色,從頭到尾都天真無邪的小傻子,可可愛愛,無憂無慮,唯一的變化就是會越來越有責任感,師徒互為感化。
這個人設按照尋常套路來看,可以有個黑化的情節,但是我不想,就把恭繆這個白月光徹頭徹尾的白到底。
他和金秉禾的感情,在于“感化”二字,恭繆有過兩次“重生”的節點,一次是小時候智商還有問題,不會說話在金城丟失,被金秉禾無意之舉帶去了天鏡峰,從此以后他有了第一次的“重生”。
第二次,是被逐出天鏡峰,師尊是善意的決定,恭繆跟著金秉禾會有更好的修行,所以做了這個決定,恭繆在自暴自棄的邊緣時,還是金秉禾出現,給了他一束光,正式成為金秉禾的首徒,有了第二次的“重生。”
不得不承認,恭繆是遇見金秉禾后,才懂得的諸多道理,感受到的人間冷暖,至親至愛分別之痛,因為從始至終都天真,所以可以無數次為金秉禾做各種事,一心只有金秉禾。
他感化了金秉禾,金秉禾給了他生的光芒。
這種感情至深,成為師徒,也意味著恭繆會秉承自己的態度,把金秉禾教給他的東西都傳承下去。
他們的番外,有一絲絲悲劇的氣息,我是含蓄來寫的,其實在墓碑忌日那段出現時,就已經暗示結局了。
最后為什么要去金城,正如恭繆所說,他想把和金秉禾的路,他所忘記的,都再走一遍,因為他想擁有金秉禾和他一起全部的記憶。
重拾記憶時,恭繆就有了心理準備,金秉禾很快就會離開他。
那把鎖,似夢非夢,是金秉禾給他留下的最后告誡。
(喜歡這兩個師徒的人,不要哭泣……)
宮陽和司月,代表了日月。
月明星稀,命運的勾勒,日夜變換,互為救贖。
從他們相遇時,就注定了相互救贖,關鍵字“救贖”。
不是愛情,不是友情,但從中就品出了不一樣的氣息,沒有司月搶靈骨的事,宮陽就不會去天鏡峰。
索性宮陽去了天鏡峰,他沒有把自己遭遇的痛苦,都施加在司月身上,雖然是司月間接造成的,但宮陽最后,他在司月那里,只想要一句解釋而已。
司月給了他一句解釋,他徹底釋懷了,司月的認錯,救贖了他。
同樣,宮陽對司月的輕易原諒,造成了司月極大的負罪感,以及愧疚。
司月是在把靈骨還給宮陽時,才得到了真正的救贖,突破了這層救贖后,二人才真正解脫。
他們的結局,是需要時間等待的。
舞墨三郎和笑千場,他們兩個其實兩個極端的設定。
文筆有限,寫不出人意。
舞墨三郎是一個傲骨又清高的人,正義坦蕩,而笑千場正與他相反,沒有底線,手法卑劣。
這樣的人在一起,都有了改變,舞墨三郎把笑千場帶上了正道,從起初他想讓笑千場認真修行,到最后答應他開當鋪,這有一個節點的。
笑千場在地窖里和他袒露真實想法后,舞墨三郎就明白了笑千場這個人,他不能去束縛,只能適當的縱容他。
讓他開當鋪也是正經事,還不會約束他,笑千場也能夠接受。
兩個極端的人相互理解后,對彼此都有了改觀。
現實中…應該很少這樣的吧。
然后,簡單說一下喬鵲和臧啟。
臧啟一開始的出場大家應該能看得出來,那是一個壞人的出場方式,然后寫著寫著就給他洗白了…
沒錯,我是故意的,說洗白不如說是本質暴露了出來,臧啟的本質是什么,就是蠻正義的,只是沒有人和他做朋友,都認定了臧啟這個人的品性是又壞又小氣。
闌圣城時,就有體現臧啟善良又嘴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