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策與何徽家族素有矛盾,其家族所依之勢正是何徽。當前何徽正向趙川接親,欲讓其子何松娶自己的前未婚妻。是可忍孰不可忍,侯云策對何徽起了殺心。
林榮帶著諸將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圖前,道“楊崇軍已至高平,距澤州不足五十里,我們跟北漢軍打了兩仗,他們都敗了,銳氣已挫。朕當親率各軍,在高平消滅北漢軍主力,一戰解決北部大患。稍作遲疑,北漢主力逃掉,再殲就難了?!?
在大林行軍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暗中指使手下向林榮進言,勸阻親征。林榮怒趙晁擾亂軍心,將其囚禁在懷州。
有了前車之鑒,林榮提出消滅北漢軍主力的作戰方案后,眾將不敢有異,怕被陛下認為怕死怯戰。
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心中暗自打鼓“北漢軍軍勢強盛,避其鋒芒是上策。而陛下擔心的卻是北漢軍跑掉。唉,此仗若敗,大林危矣?!?
林榮見眾將無異議,略覺滿意,抬頭見到幾位站立的年輕將軍,隨意問道“幾位將軍有何好計?”
侯云策率先道“陛下思慮周,此戰北漢軍必破。黑雕軍中有十名強弓手,雖不及契丹射雕手,也算箭術高手。明日大戰可令強弓手隱于陣中,伺機射殺敵軍大將,銼其鋒芒,北漢軍士氣必衰?!?
林榮道“擒賊先擒王,甚好。明日黑雕軍跟朕身后,朕讓你們沖陣時,你們便沖陣,不可有半步退切?!?
黑雕軍戰馬最為齊整,野戰能力甚強,是大林諸軍中沖陣能力最強者。林榮一直以來甚為仰慕當年大武王朝武太宗,大武太宗為將時,每遇危局,常率數十騎沖陣,斬將奪旗,力挽狂瀾。林榮已經成為皇帝,不可能沖陣,也就希望手下有將軍具備沖陣之能。
侯云策欣然領命,回營便召集諸將,為明天沖陣做詳細的準備。
若明天戰勢順利,黑雕軍極有可能不會沖陣,若明天戰勢不順或膠著,黑雕軍就得沖陣。
三月十九日,高平之戰終于正式開演。
上午,巴公原,兩支大軍迎頭相撞。
巴公原地勢寬闊,雙主數萬對陣大軍都能從容排兵布陣。
北漢節度使楊崇親率軍居中,悍將張元徽率軍在東,契丹軍在西。兩軍匯合,旌旗飄揚,綿延數里,軍容極盛。
林榮擔心北漢軍和契丹軍逃跑,以后要殲敵就麻煩。所以,大軍前進速度極快。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后軍落在后面,沒能與陛下林榮親軍匯合。此刻在巴公原,大林軍兵力剛到三萬。
面對敵重我寡的形勢,林榮非常鎮定,下令
白重贊與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
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
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護衛皇帝,也位于中軍;
北風吹過,軍旗獵獵,皇帝林榮身披掛,英武逼人。他跨馬到陣前督戰,張永德、楊光義、侯云策和馬仁禹等將緊隨其后。
兩軍都將部人馬擺在陣前,準備硬碰硬,用實力擊敗對方。不管那一方,只要在巴公原擊敗對方主力,就能控制住局面,完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大林人馬不多,楊崇不禁輕視,揮馬鞭,指著大林軍,道“區區反臣賊子,我軍當可擊敗大林軍。”
契丹軍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袞仔細觀察大林軍陣勢,道“大林軍列陣齊整,裝甲精良,不可輕敵?!?
楊崇處于大林和遼的中間,與大林有生死大仇,只能依附契丹。他平時受夠了契丹的窩囊氣,且與楊袞多有不和,今天見到勝算在握,更怕契丹人居功后提更多要求,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將軍且看漢軍破敵?!?
此時東北風強勁,吹得大林軍將士睜不開眼晴。楊崇正好利用風勢,擊鼓發令,順風攻擊。東軍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