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城就如一顆成熟的水密桃,引來無數垂涎目光,為了順利摘下這顆鮮嫩的果實,又不付出過大的人員傷亡,聯軍采用了困城戰術。
聯軍采取包圍了同心城一個月,城內糧食漸漸緊張起來。同心城內一些普通老百姓家中已經斷了頓。黨項房當人祖祖輩輩放牧為生,雖說久居城中,可是他們大多數都保持了吃肉食的傳統。戰事未起之時,每天都有大量的牛羊被送到城中,同心城被包圍之后,城內居民肉食供應自然就被切斷了,只能依靠不多的存糧渡日。被圍城一個月后,房當軍的糧庫中還有一些糧食,在減少定量的情況之下,勉強能夠保持軍隊的供應,卻很難接濟城中百姓。只要再圍城一個月,城內糧食供應就會出現問題,同心城則不攻自破。
但是,房當軍自我恢復的能力大大超出了聯軍預料。從各種情報顯示,西會州黨項軍已經有了兩萬人左右的規模,重新具備和聯軍決戰的力量,快速拿下同心城就成為各軍主將的共識。
九月十二日上午卯時,太陽升起不久,隨著攻城總指揮王彥超節度使一聲令下,聯軍終于展開了摘果行動。
這次擔任主攻的是步軍八千人和黑雕軍四千人,總兵力為一萬二千人,由王彥超任攻城總指揮,為配合攻城,王騰驤率領靈州軍三千騎兵迎擊從固原北上的黨項軍,郭炯率獨立軍扼守小牛關,侯云策則以西北面行營都招討使的身份督戰。
王藍田帶著數名傳令兵爬上了土堆,站在土堆上可以俯視城內,城墻上房當軍的兵力分布完盡收眼底。王藍田指揮傳令兵,利用手中的紅白兩色旗幟,用旗語向組織進攻的王彥超傳遞信息。
聯軍進攻兇狠異常。九十架炮車把一塊塊巨大地石頭拋進城里。東城門在無數大石塊的重擊下搖搖欲墜,等到第一輪攻擊過后,東城墻看上去似乎被石塊砸得矮了一段。
房當軍軍士看到城外炮車開始發射后,就躲藏起來或撤到炮車攻擊不到的城墻上。他們看到過這么多炮車同時轟擊的壯觀景象,只覺得后背一陣發冷。
七架臨車被安裝在護城河邊上,每架臨車都帶著箭廂。箭廂可以容納七名軍士,軍士們均手持腰張弩,在臨車上作好了射擊準備。只不過在大石塊的轟擊下,城墻上根本沒有房當軍士,在炮車攻擊的時候,他們沒有攻擊目標,處于待命狀態。
炮車第一輪攻擊結束后。大林軍進攻的軍士排著稀疏隊形,開始大喊大叫地向護城河走去,同心城外的護城河足有七八米寬,深度二至三米不等,軍士們在水中試探著前進。
房當軍士在東城墻上留下了少量軍士。他們依靠城垛躲避石塊,同時觀察大林軍的動向。當觀察兵看到大林軍奔向護城河時,吹響了號角。隱匿在城墻兩端和城墻下面的房當軍蜂擁而出,飛快朝東門聚集。
站在土堆上的王藍田把房當軍的調度情況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房當軍在城墻上聚集起來后,土堆上的傳令兵轉動紅色旗幟,這個旗幟表示著城墻上房當軍人數較多。
王彥超看了一眼土堆上的旗語信號,下令炮車發射。
九十架炮車早已作好了準備,輔天蓋地的石塊向城墻上飛去。房當軍正準備迎擊大林軍的進攻,石塊飛來時才趕緊撤退。不少軍士已經被從天而降的大石砸得血肉模糊。與此同時,臨車上軍士的腰張弩和土堆上軍士地床弩趁著房當軍聚集的有利時機,如雨般將弩箭潑向城墻。
遠程武器一發動,渡河的大林軍軍士扭頭就往回跑,根本不過河,他們在河岸邊重新列隊,等待下一次進攻。
炮車、腰張弩、床弩的射程遠遠地高于房當軍地主要遠程武器——弓箭,房當軍雖占據的城池,卻因為武器射程不夠,只能被動地挨揍,而沒有辦法還手。
房當度對大林軍這種攻擊方式無可奈何。不過他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