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召對?”袁崇煥反問了一句,見屬官堅定地點了點頭,不由激動地起來,道“這豈不就是傳說中的平臺召對嗎?這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哪。”說著,已起了身,徑直入宮。
崇禎就在保和殿等他,見他來了,上下不停地打量著他,但見袁崇煥雖氣宇軒昂,雙眉間卻透著焦慮,知自己的策略已收到了成效,心里一陣自得,只微笑著點了點頭。
袁崇煥自然也在偷偷地瞧他,但見他正端坐著,居然不怒自威,登時跟他不動聲色處置魏忠賢聯系到了一起,深悔自己太過失禮,慌忙跪倒道“臣袁崇煥叩見皇上,愿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說完,仍免不了惶惶然“看他機敏睿智,似乎隨時都在保持著警惕,必已洞悉了咱的無禮,恐怕他要怪咱了。”
正想,崇禎已站了起來,親自過來扶起他道“朕之所以在保和殿召見愛卿,就是要效仿先祖平臺召對,這樣,咱們君臣說話也方便些。”
說著,見袁崇煥欲要說話,又道“愛卿就不要客氣了,朕今天就想聽聽愛卿對大明朝目前緊要事項的看法。”
袁崇煥不想他竟這樣,激動得心已吊到了嗓子眼,稍稍思考了一下,即道“以臣看來,大明朝目前緊要之事莫過于清除逆惡和復遼兩件,清除逆惡已穩操勝券,剩下來的無非就是清除逆惡影響,至于復遼,皇上若肯信得過臣,臣愿在五年內實現。”
“他竟能猜得透朕的心思?不該呀,應該叫英雄所見略同吧。王承恩說的沒錯,他果是一位英雄。他在魏忠賢的問題上都支持了咱,身為漢人,在復遼的問題上他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持朕呢?嗯,既然他說的慷慨激昂,朕就用他,省得朕為此夜不能寐。”
飛快地轉著念頭,崇禎道“愛卿乃朕肱骨之臣,朕豈能不信?好,愛卿有此大志,實乃大明之福,朕現在就任命愛卿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袁崇煥聞言,忙謝恩,謝恩畢,立時自覺失言,忙道“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皇上既然委托給臣,臣怎么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若要如期完成這任務,還望皇上允臣三個條件。”
“哦,你這是想退縮啊,哼,朕話既已出了口,又豈能由得了你?”暗想著,崇禎嘴上已爽快地道“復遼乃國之大計,愛卿若能如期完成,不要說三個條件,就是三十個、三百個,朕也一樣答應,愛卿只管說來。”
袁崇煥無奈,只得遲疑著道“其一,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aquot說著,兩眼只顧看著崇禎。
崇禎道“好,這一條,朕允了,再說第二個。”
袁崇煥接著道“臣此一去邊關,遠隔皇上萬里,必難事事奏明后而執行,萬一朝廷中有人誹謗為臣,還請皇上多多代為周旋。”
崇禎主意既定,稍想了想,即道“這第二條,朕也允了,為讓愛卿一心復遼,朕決定收回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愛卿,方便愛卿便宜行事。還有第三條呢?”
t恢復遼地的計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防守是正規的策略,攻戰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執法在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這是臣與諸邊防官員所能做到的。
至于選擇用人的人,與被人用的人,都是皇上掌握其中的關鍵。怎么才能用人而不三心二意,相信而不懷疑?因為駕馭邊防大臣與朝廷大臣不同,軍中可驚可疑的事特別多,只應當談論成敗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細小過失。
事情的責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必多。各種有利于邊疆的事情,都是不利于自身的。況且謀取敵人急,敵人亦從中離間,因此作邊疆的大臣很難。皇上愛護臣了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