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清剿策略。
因為崇禎對他的寵信,各地督撫不敢怠慢,全力依策展開了行動,竟是捷報頻傳。
因此,楊嗣昌信心十足地道“如果能夠堅持下去,用不了三個月,不了之局應該就了了。”
眾人聞言,待要說話,貼身家奴匆匆進來道“皇宮那邊傳過消息來說,皇上要老爺馬上進宮。”
“御前辯論后,皇上突然沉默了,縱使各地的剿匪捷報,也未能讓他開口說話,他又為何召見咱呢?
莫非跟清朝議和的事兒有了定論?不該呀,咱幾次試探,都沒有探出啥來。”
暗想著,楊嗣昌不敢怠慢,徑直進了宮。
崇禎在想“因為朕的袒護,明著彈劾楊嗣昌的雖然少了,但是朕經過了這段時間的觀察,朝臣們對他的怨氣怒氣卻并沒有絲毫減少。
也算他幸運,選了熊文燦,竟建此大功。如此的話,必可提高他的威信。”
正想,見他來了,不及他行禮,即把熊文燦的奏疏遞給了他,道“你選的這個熊文燦不錯,建了功,又承認了前番的魯莽。”
“看皇上這臉色,分明是贊許有加,這個熊文燦,有了好消息竟不先告知咱這個舉薦人,實在不通。”暗自埋怨著,忙低頭來看。
看罷,心中大怒“這個熊文燦竟是如此急功近利,豎子必誤我!”
崇禎不知其想,奇道“熊文燦可是愛卿所舉薦的人,如今建此大功,愛卿卻因何不喜?”
楊嗣昌無奈地道“臣忘不了先父當年的教訓,臣對于招降他們不敢茍同。”
崇禎道“你父楊鶴當年確有過錯,但此一時非彼一時也,當年的流寇沒受過多少打擊,并不知道朝廷的勢力,如今因為愛卿的策略有效實施,流寇已走投無路,甘心投降也是有可能的。
他們果真歸降了,朝廷也可省些費用,正好用于安頓國內,同時也可讓他們跟滿清對抗,正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哪。”
楊嗣昌道“果真那樣,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問題是,詐降是他們慣用的手段,朝廷動用了如此大的人財物力,可不能再被他們騙了。
若是皇上非要認同熊文燦的建議,臣主張劉、張等殺賊自效才可信任。”
崇禎道“愛卿多慮了,熊文燦已經想到了,說劉國能已經參與殺賊了,張獻忠也其心至誠,說朕一旦應允,即招其他的流寇歸降。如此以來,湖廣、河南的局面也算是穩定了。”
說著,見楊嗣昌還欲再說,又道“愛卿無需再言,這事朕決定了,對愛卿也是一種保護哪。”
楊嗣昌知其心意,心里卻還是覺得不妥,免不了悶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