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 孫承宗正閉目養神。
大凌河之戰后,孫承宗告老回了老家。期間,崇禎曾想讓之再度出山,被他婉拒了。
其時,孫承宗已七十六歲,剛剛把自己的詩作整理結為《高陽集》。
突然,老家奴過來附到他的耳邊道“老爺睡著了嗎?”
孫承宗緩緩地坐了起來,問道“怎么了,有事嗎?”
老家奴道“外面都在傳,清兵又入塞了。”
孫承宗“哦”了一聲,急道“快說來聽聽。”
老家奴跟了他多年,自然知道他的喜好,見他聞言果然著急,忙道“外面都說,清兵這次分左右兩路,先后從青山關和密云北邊墻子嶺毀邊墻而入。
右路由什么揚武大將軍岳托統率,左路由什么奉命大將軍多爾袞統率。“
孫承宗沉思著道“這兩個倒都是狠角色,只不知戰況如何?”
老家奴道“最先闖進來的是那個叫什么岳托的,據說他率部到達墻子嶺時,我軍已經退入堡內,在城外布置了三座營寨作為外線的防線。
岳托率軍攻克了外圍三寨,但是城堡堅固不易攻打,岳托采用俘兵的建議,分兵正面佯攻,牽制我軍,余部則同時從墻子嶺東西兩邊小道進行猛攻。
薊遼總督吳阿衡率部馳援,跟清兵奮勇血拼數日,殺死了清軍騎都尉感濟泰,形勢原本已有所好轉,可恨總兵吳國俊畏懼逃跑,導致吳總督孤軍被困,力竭被俘。
清軍逼降,吳總督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我生為大明將領,死為天國英靈,決不屈膝’,清軍惱羞成怒,吳總督雙膝被砍,牙齒被擊落,舌頭被拔掉,仍不肯屈服,于九月二十一日被殺。“
孫承宗感嘆道“我大明不缺此等忠勇壯烈之士,又何以屢屢遭受通奴劫掠呢?”
自問著,又問道“之后又怎樣了?”
老家奴道“之后岳托率部連克烽火臺十一座,那個叫什么多爾袞的也率部進來了。”
孫承宗不耐煩地道“我問的是朝廷的動靜,清兵來了,難道朝廷毫無動靜?”
老家奴道“外面都在說,朝廷還在舉棋不定呢,說是讓個叫什么盧象升的統帥全國兵馬,卻只能調動不到兩萬人,他提出的策略自然也沒人去落實,跟眼睜睜地看著清兵進來,沒啥兩樣。”
“逢有戰事,朝廷便如此舉棋不定,又焉能不敗?”暗想著,孫承宗半晌不語。
老家奴又道“由于朝廷沒有動作,現在外面人心惶惶,謠言四起,說這次清軍可能來咱們高陽,有不少人家已經先逃了。
就在今兒早上,逃出去的人又逃回來了一些,說外面到處是清兵,那些沒回來的都讓清兵給殺了。”
孫承宗猛地站了起來,雖然有點兒晃,卻是一字一句地道“哼,別的地方咱孫承宗管不了,但通奴若要進高陽縣城,必要踏過咱孫承宗的尸體。”
說完,沖向老家奴又道“去,通知兒孫們,拿起武器,跟百姓們一起去城墻,協助官府守城,決不能放一個通奴兵進來。”
老家奴道“兒孫們早已都去了,根本無需通知,老奴擔心的是,通奴大兵壓境,若是朝廷不及時救援,咱們撐不了多久的。”
孫承宗道“官府現在恐怕已經上報朝廷了,朝廷不會不管的,即便朝廷不管,難道咱們就能任由通奴到咱們家里來?”
話音未落,一年輕家丁匆匆進來,道“啟稟老太爺,據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來說,清兵當真沖高陽來了。”
孫承宗冷靜地問道“帶兵的是誰?”
年輕家丁道“叫什么多爾袞,最是兇殘,所以,大爺命我回來通報一聲,請老太爺定奪。”
“多爾袞?”孫承宗反問了一句,見年輕家丁點了點頭,道“你,過來幫我把椅子搬到門外去。”
年輕家丁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