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后,皇太極道“這次伐明,我兩路大軍繞道蒙古,從密云東面的墻子嶺、喜峰口東面的青山口,突破長城要塞,犯京畿,掠山西,合兵后,再兵分八路,毀山東,破濟南,北返時又掠天津、遷安。
且不說那些輝煌的戰果,單是往返掃蕩數千里就已經不易,更大大地張揚了我大清軍威。說實在的,那些財物、牲畜、人口等固然重要,但朕以為,最重要的莫過于威。
‘威’這東西是長遠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因為我們的目標已不再是僅僅襲擾明朝,打破明朝的封鎖,而是要在適當的時候取而代之,所以,我們必須看重‘威’。
當然,咱們也付出了代價,右路軍統帥岳托,騎都尉感濟泰、阿延圖、傅察,護軍校扈護、巴雅拉,閑散噶普碩、巴林,正黃旗佐領書寧阿,護軍三晉,佐領花應春、佟桂、祖大春、尚安福、巴海、烏納海,參領扈敏等十七人先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們都是朕的忠臣良將,是大清的棟梁,大清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他們及千千萬萬個跟他們一樣的他們用生命換來的。
所以,朕決定,今后凡有將軍出征,朕都親送,班師時朕都出十里相迎。
這過了嗎?朕看不為過,他們為大清流汗流血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朕敬重他們,接送他們,厚葬他們,為他們輟朝幾日,這都不為過。
最近,朕聽到了一些不好的議論,說朕待他們太過了,為了反駁這些奇談怪論,朕提議,全體起立,再次向為大清獻出寶貴生命的勇士們默哀。”
說著,已站了起來,脫冠致哀。
各親王貝勒及王公大臣,心里感動,不由齊刷刷地站起來,跟著脫冠默哀。
默哀畢,皇太極又道“什么叫功臣?功臣都為大清做出了貢獻,他們的行為是可敬的,必須要得到尊重。
做好自己最重要,但也不能忘記了敵手,我們不妨再了解一下明朝皇帝崇禎的所作所為。”
說完,沖范文程揮了揮手。
范文程會意,站起來,每人分了一張紙。
眾人低頭來看,正是五大法案!迅速看完,轉向皇太極紛紛道“明朝的小皇上自己無能,卻偏偏喜歡拿大臣開刀,哼,哪一次他不這樣?他呀,雖也是皇上,卻又怎么能跟咱們的皇上相比呢?”
皇太極道“朕之所以讓范章京印出來給大家看,并不是要大家來吹捧朕,而是要大家判斷一下形勢,進而確定咱們下一步的對明策略。”
“形勢?策略?”眾人嘴里念叨著,顯然還沒有自覺合適的說辭,紛紛低了頭來想。
少頃,眾人即紛紛開始發言,卻盡是一些諸如暴君、桀紂、昏君之類的指責崇禎的話。
待眾人說完, 皇太極暗自搖了搖頭,轉向范文程道“不知范章京是怎樣的想法?”
范文程道“大家說的都對,文程完全同意,但文程認為,崇禎最大的失誤,在于其貴為皇上,卻死要面子,出了問題,又不敢正視,反而多疑生變,所以他縱使再勤懇,也注定了要丟城失地,要亡國。”
說著,見皇太極及眾人一齊看著自己,示意自己說下去,稍頓了頓,接著道“應該說,崇禎剛即位就清除客魏逆黨,啟用袁崇煥,即便其看似可笑的枚選閣臣,也打破了文官中的‘黨’,大明果有中興之象。
可惜的是,他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居然忘記了‘戰爭就是個無底洞’這個淺顯的道理,取消工商稅以取悅天下。國庫不久就緊張起來,礙于面子,他不去正視問題,盲目加征遼餉,催逼勛戚捐助,再加之災荒,終引發了民變。
生變之后,卻又撫剿不定,坐失良機,總算啟用了個楊嗣昌,采用他的策略,執行起來卻猶豫不決。出了事情,把責任全部推給大臣們,袁崇煥、陳奇瑜、盧象升、孫傳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