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不由自主地紛紛睜大了眼睛,好奇地看著他。
他暗暗自得,接著道“綜上所說,李闖王所率的義軍,乃義軍中最有前途的。但是,也有致命的缺點,便是太過流寇,不能尊賢禮士,除暴恤民,更不能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所以,才有屢次大敗。”
諸將待要反駁,卻又無言以駁,又見李自成連連點頭,只得耐住性子,聽他繼續道“目前,咱們遇到了好機會。啥好機會呢?楊嗣昌入川追剿張獻忠所部。
應該說,說是遇到,倒不如說是咱們闖王主動創造的,咋這樣說呢?嗯,要不是李闖王當初將情況通報給張獻忠,并助其脫困,張獻忠說不定早就被楊嗣昌給滅掉了。張獻忠若是被滅,咱們不僅不會遇到機會,指定現在也危險了。
如此好的機會,咱們必須要抓住,李闖王顯然也想到了,這很好。可是,怎么才能抓住了呢?首先要克服李巖剛才所說的那些致命的弱點,讓自己迅速地壯大起來。李巖敢肯定地說,不克服那些弱點,根本就無法壯大起來。
就似剛才那一仗,根本沒必要把那些官兵都殺死的,有的分明已經在乞降了啊,可我們還是殺了他們。
顯然地,我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若是允許他們降了,他們就是訓練有素的義軍戰士,而且還會有更多的官兵投降過來。這可是咱們擴兵的三條渠道之一。”
李自成暗自點了點頭,見劉宗敏、劉芳亮均一臉不平,唯恐他們犯渾,忙道“還有另外兩條渠道呢?”
這兩個見李巖提到了自己,正要說話,聽李自成開了口,不敢打斷,只得繼續聽。
李巖道“這第二條嘛,自然就是善待百姓,收納人心。關于這一點兒,李闖王,還有張獻忠都在做了,但是還不夠,今后,每到一地,都必須先開倉賑濟災民。那樣的話,饑民必如大旱之望云霓,惟恐闖王不至,從闖王者無數。
張獻忠之入四川,最大的成績并不是搞得楊嗣昌團團轉,而是收獲了四川的人心,就跟李闖王收獲了商洛的人心一樣,李巖料定,張獻忠日后的作為必在四川。”
聽到這里,李自成突然涌上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感覺,心里恨恨的,但他迅速就恢復了平靜,含笑聽李巖說話。
李巖邊說著,邊在端量著,見了,心里愈加欽佩,嘴上已又道“李闖王要收獲的可不僅僅是商洛的人心,因此,在行動之余,必須廣泛傳播,要老百姓都知道,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
為此,我編了幾句童謠,可命人到處傳唱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
如此,我必強大。其他各路義軍必跟著而來,這自然就是咱們第三條擴兵渠道。不過,這第三條渠道來的人,不同于另外兩條渠道,須得既用又防。
至于策略嘛,就是‘河南擴,湖廣養’。河南正逢災荒,不缺饑民,獲取給養自比不得湖廣,而且湖廣目前跟河南一樣,官兵力量都很單薄。”
說罷,李巖去端起茶杯輕抿了幾口,坐下來,道“這就是我給諸位的答卷。”
眾人一愣,李自成已鼓著掌站了起來,道“諸位對這份答卷的還有啥異議?”
有不少人顯然還有疑問,卻未及說話,已聽李自成又道“李公子所言,正是自成想說的,即日起,嚴格依言執行,這要作為一條紀律,不容違犯。”
疑問者雖有不愿,卻也只能跟著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