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武昌后,張獻忠盡收流民和楚府兵,從者達二十萬余眾。
張獻忠知道,這些人雖眾,卻沒有多少戰力。若要靠他們有所作為,必須要盡快提高他們的戰力。
因此,張獻忠親自操練他們,日夜不停。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后,這些人竟跟換了人似地,不僅攻守有節,進退有度,連說話都溢著精氣神兒。
張獻忠暗自舒了一口氣,再去高處遠眺,向前,再向前。
這是他攻占武昌后才養成的習慣,他試圖讓自己的目光穿透時空,為所部找出一條坦蕩大道來。
眾人不知,除了軍師徐以顯,沒人敢打擾。
縱使軍師徐以顯,也常常因為打斷了他的思路,被他罵個狗血噴頭。
偏是這個徐以顯犯賤樂得讓他罵,所以總也不長記性,這會兒又湊了過去。
這會兒他的心情正好,不僅沒罵他,反而主動問道“有事嗎?”
因為沒有挨罵,徐以顯一時間居然有點兒不適應,稍頓了頓,不無賣弄地道“果不出以顯所料,羅汝才、賀一龍、袁時中三個完了?!?
張獻忠一愣,兩眼緊盯著他。
他接著道“被李自成殺了,所部除了逃走的,多被李自成收編了。哼,他李自成可千萬別打錯了算盤,他們的這些部屬,跟流民、官軍的潰兵不同,多有姻親相連,他們不過屈從于一時,一旦有機會,他們還是會反的?!?
說著,見張獻忠點了點頭,繼續道“左金王賀錦、治世王劉希堯、爭世王藺養成這三個軟骨頭,倒是選擇了屈從,如果不出以顯所料,別看他們現在在那邊還算風光,遲早也是會被剝奪兵權的,兵權乃利器,李自成豈能輕易授人?”
張獻忠心里一動,問道“老回回馬守應呢?”
徐以顯道“老回回馬守應正率兵攻打澧州今湖南澧縣,李自成授其‘永輔營英武將軍’,又贈了一顆重48兩的金印,他毫不為之所動,堅決不肯回來。
以顯已派人去見過了,邀請他跟著張闖王干,他沒有反對,只說了一句‘待我死了再說吧’。
哦,對了,他得了重病,估計時日不多了,他的部屬久經戰陣,還算有些戰力,一旦他去了,他的部屬指定會來投?!?
張獻忠道“不錯,但是也不能盡打如意算盤,李自成那邊還是有能人的,不然,他大字識不了幾個,能想到建政設官這一招兒?
這一招兒還是不錯的,正因為這一招兒,百姓支持,參軍的也越來越多。”
徐以顯附和道“若是拋開了心狠手辣這一點兒,他李自成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譬如建政設官這一點兒。”
張獻忠道“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徐以顯來找張獻忠,正是來勸張獻忠建政設官的,聽他這樣說,喜道“張闖王的意思是……”
張獻忠笑道“哦,你以為就你狗東西會想事,其他人都在飽食終日?”
徐以顯干笑道“以顯再會想,又哪里比得了闖王?好,武昌原就是湖廣中心,正適合建政。”
張獻忠點了點頭,道“他李自成不是自稱大順王嗎,咱就稱大西王,改武昌為天授府,江夏為上江縣,大西王就住原楚王府,再高樹兩面大旗,上書‘天與人歸’,‘ 招賢納士’,既氣派又風雅。
設‘五府六部’,分授周文江為兵部尚書,張其在為總兵前軍都督,李時榮為巡撫,謝鳳州為守道,蕭彥為巡道,陳馭六為學道,周綜文為天授府知府,黃元凱為黃州府知府,沈會霖為漢陽縣知縣等。 ”
徐以顯忙附和道“如此甚好,不比李自成的大順差?!?
張獻忠道“不僅如此,咱還要鑄錢,就叫‘西王之寶’,名字好聽還響亮。
鑄錢之外,咱們再開科取士,招攬人才,授以州縣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