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統治。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4月,臺灣正式納入大清帝國版圖,隸屬福建省,設臺灣府,轄臺灣縣、鳳山縣與諸羅縣。
平定沙定洲后不久,定北王艾能奇在征討東川的戰斗中,中毒箭犧牲,孫可望收編了其所部,勢力卻仍不足于跟李定國、劉文秀的聯軍抗衡,只得暫時隱忍不發,跟李定國、劉文秀保持著一團和氣。
跟永歷朝廷的談判,卻因為孫可望的漫天要價而遲遲沒有結果。李定國知道原因,但為了大軍的團結,不得不悶在心里。
其時,李定國等已經過了充分的準備,出兵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
緊接著,李定國又于衡陽設伏,陣斬了清援軍主帥、親王尼堪,讓之所率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貴州、川南也相繼被大西軍所平定,大西軍再次建立起以云貴為中心的新基地。
永歷朝廷的處境卻如江河日下,瞿式耜被殺后,永歷帝逃到梧州又逃到南寧,南寧再陷落,逃到瀨湍,孫可望派人將永歷帝接到貴州安龍所,改名安龍府,答應每年向永歷帝送錢送糧,以供皇室開銷 ,永歷帝則允許孫可望今后的大小戰事,可以先斬后奏。
孫可望奉迎永歷帝,當然不是要找一個人回來管著自己,他的目的很快就被永歷帝識破了,暗中派出使者向李定國求救。
因為孫可望斬殺跟自己盟誓力保永歷帝的黃文選,李定國對孫可望已甚為憤怒,接到永歷帝的詔命,哪敢怠慢,在孫可望部下白文選的幫助下,秘密接永歷帝進入云南。
孫可望大怒,設計要除掉李定國,被李定國識破,自知不敵李定國,降清。因為其降清,云貴一帶的部署暴露無遺,大西軍接連遭受慘敗。
李定國雖曾試圖跟鄭成功所部聯絡,東西對進,但因為鄭成功所部聯絡不便而耽誤了時日,終未能挽回頹勢。
永歷朝廷不得不重新考慮退路,講官劉范主張“入巴蜀,依靠夔東十三家,經營陜洛地區。”;李定國主張“撤入湖南地區,如果獲勝六詔可以攻下,如果不勝可以進入越南,召集東南亞諸國反清義士,航海到廈門和鄭成功匯合,共同進行抗清。”;勛臣沐天波、權臣馬吉翔則主張“退守滇西,一旦事急則逃入緬甸。”
各方爭執不下,待到清軍大兵壓境,永歷帝匆忙選擇了后者。
公元1661年(永歷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歷帝。次年,于昆明將永歷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
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時年42歲。
李定國死后,部下有數千人依其遺言不降,聚于阿瓦河東百里,稱為“桂家”。勐臘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國為神,過晉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復建“漢王廟”,每年春節進行隆重祭祀。<99.。頂點小說網更新最快網址:.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