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皇帝是派了高良棟過去救濟百姓,可高良棟此時還沒出梁州!恐遠水解不了近渴。”
“離上次報雪災的折子已經半個月了,怎么高良棟還沒出梁州?”崔氏還記得報雪災的折子到朝廷那天,京都正下著雪。她當初還提心吊膽的怕京都也下暴雪。
“這不能怪高良棟,派他賑災的旨意,也才頒發了四天。能走出京都,到梁州已經不錯了。這時間還是耽擱在選派人選上。”
侯爺嘆一口氣。
崔氏不以為意。
選人!
選誰,朝廷哪一次不是爭吵半個月,才能有結果。好事都想用自己的人,難辦的事又都想推給他人。
有利相爭,無利推脫。
“這高良棟是誰的人?”
“高良棟據說是中立派,他原在河間任知府,五年均評為優等,年底來京準備再次外放的。不曾想入了皇帝的眼。如今,他有沒有入誰的府幕,就不得而知。”
寧侯爺在朝堂上保持中立,不參與太子與二皇子惠王的爭斗,所以,這種內幕消息是不得而知的。寧侯爺也因此清閑許多。
“怎么太子的人沒能上?”崔氏很好奇。
“太子最近勢頭太盛,皇上身體又小恙,皇上是有所擔心!況且,太子的人選出了點小岔子。”
皇帝擔心的事,不需明說。崔氏自然懂。
無非怕太子篡位。
這事不可明于口,到底,京中耳目眾多。
崔氏也不再相問,于是,問起流民的事。
流民事可小可大,就看朝廷如何處理,處理不當,那可是苦了老百姓。
“如今,流民如何?”
崔氏所擔心的,不全是流民流離失所,而是擔心,兒子會不會去派去鎮壓流民。
這不是個好差事!做不好是惡名!
“折子上說是流民南下,已經有不少流民進入高楚鎮,那里形勢有點緊張。具體,有多少流民南下,至今也沒有個準確數字。”
這消息如今已經在京中大為流傳。不過,從今日朝堂上情勢看來,皇上似乎并不緊張流民南下之事。侯爺皺了眉。皇帝不知道是不是老了,沒有了初登基時的果敢,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大志已蕩然無存。
如今,流民四起,局勢動蕩,皇帝穩坐宮中,不急不躁,多日來都沒有商量出很好的對策。惠王與太子相爭他也只是睜只眼閉只眼,如今又多了一個五皇子芮王。
侯爺“最近,軍中練兵頻繁,文兒肯定要操勞的。流民雖頻繁,但,總歸離京都甚遠,還不至于要調動京中附近的兵力。”
“文兒,春兒會有事嗎?”崔氏唯一關心的是這個。
“他們能有什么事?流民,以往也不是沒有過,如今,不過是賑災的物資晚些到達而已。有了銀錢安置災民,哪里還會發生暴亂,退一步講就算發生暴亂,那也不至于影響到京都。且先看著吧!”
看著崔氏依舊擔心的面容,寧侯爺又安慰道“若是暴亂到京都,那已不是你兒子一個人的事了。”
“別瞎想了,沒事的。熄了燈,睡吧!”
侯爺雖說沒世子什么事,流民也會沒事,崔氏還是擔心了一整夜。
太子府。
青白石鋪地,大紅漆柱,雕龍畫鳳,飛鶴燈照得屋內如白晝一般。
一封奏折散落在地。
“查出來誰推舉的高良棟了嗎?”賀煜面色猙獰,氣急敗壞。
這本是一個建立功勛的機會,又可以,落點銀子事,就莫名其妙的黃了。
“還沒查出來。”夏沫躬身回答。
“一群廢物。”臉如鍋底一般的賀煜指著夏沫的臉罵道。
賀煜噴出來的口水濺到夏沫臉上,夏沫紋絲不動,眼皮都未眨一下。
“胡先江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