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綁。袁耀看了看這大漢,又把目光轉向樊能“樊將軍事情辦的不賴,大功一件,一定重賞。今晚本公子就給你做糖醋排骨。”
“公子,此人就是劉繇派來的援軍將領太史慈,此人武藝高強,一手長弓更是箭法精良。”樊能聽到公子要給重賞,高興的介紹地上的太史慈。
“太史慈?”袁耀心里被驚到了,沒想到啊,這剛到吳郡就能遇到太史慈,這太史慈可是一流武將,只是死的比較早。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是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曾為救孔融而單騎突圍向劉備求援。
這太史慈確實原為劉繇部下,后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托給他。
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年四十一歲。
袁耀心里高興得很,老天爺對我真好,讓我在這個時候遇到太史慈,是不是知道我比較艱難,就給我送來一位猛將。我的好好謀劃下怎么收復這員猛將。
美食誘之?萬一人家不好這口呢。
難道要向劉備看齊,使用哭計嗎?特別愛哭的劉備,動不動就流眼淚,看到老百姓要哭,看到自己的將軍要哭,看到自己的孩子們也要哭,萬一自己哭不出來咋辦?
滿臉惆悵的袁耀走來走去,旁邊的眾人滿臉疑惑看著公子走來走去,公子為什么聽到太史慈就這樣了,公子認識?還是這太史慈不是一般人?眾人都不敢發聲,怕打擾到袁耀。
“哈哈哈”袁耀突然的大笑讓部將滿頭的問號。
袁耀在回憶漢末歷史,從中找尋有關太史慈的生平事跡,突然想到,這太史慈可是個孝順之人,更是為了母親報恩孔融的記載。自己可以從此事入手收復太史慈。
據記載太史慈為了逃避仇人的報復,四處躲藏。而太史慈的這一事被孔融得知后,常常贈禮給太史慈的母親,就好比是故友、親人般。等到太史慈回到家中后,恰逢孔融也在對抗黃巾暴寇時,不幸被他們所圍困。
太史慈的母親因顧及到孔融之前的贍恤,就希望太史慈能夠前去救援以此報恩。
太史慈聽后,在家待了三天之后就支身前去都昌。
太史慈到達都昌后,趁著夜色沖入重圍見到了孔融并表明了來意,也希望孔融能夠出兵征討敵寇。但是此時的孔融由于兵力不是很充足,就拒絕了太史慈的提議,一心等待支援,但是支援卻遲遲不來,而敵寇也一步步緊逼。
此時太史慈再次提議前去突圍,并表明了太史慈的母親和孔融之間的故事,言辭懇切,終得孔融的贊同。
最后太史慈也憑借著他的計策成功突出重圍,在他射殺多人時,敵寇無人敢追。突出重圍的太史慈到達平原并向劉備闡明緣由,而后孔融也因援兵的及時到達而成功解困。
這讓袁耀想到了辦法,自己是不是可以編一個小故事,忽悠太史慈,其實孔融照顧你母親,是因為我囑咐的。
這樣就有了切入口,然后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加上本公子的殺手锏美食大法,那太史慈還不乖乖到碗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