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半個小時后,在長安城南的位置,胡車兒領著大批虎衛來到了這里。
當牛輔叢中央的馬車上下來后,抬頭一望,臉上露出了一絲感嘆,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來了,但每次他都有些感觸。
只見在他的面前,五十多階的樓梯,寬闊巨大,高聳無比,分三層,連通著上面宏偉,壯麗的殿門,殿門的牌匾當中,書寫著“豐鎬學院”四個金色大字,門口精兵護衛,旌旗云動,看上去大氣磅礴,讓人觀之生畏。
這就是豐鎬學院,豐鎬學院建辟雍、明堂,內有亭臺樓閣,小溪流水,納一百四十房,八百五十室,占地極為廣闊,估計也就比皇宮小,這樣的建筑,他如今是不可能花錢去造的,再說就算造,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可以完成。
整個學院其實就是以曾經長安太學為根基打造的,太學乃大漢的驕傲,曾經多次得到修繕,牛輔要做的,便是派人將環境打掃好,整頓好內務便是。
大漢能有四百年的榮耀,能連續七代明君,又出現了赫赫光武再興,成為一個民族的象征,絕不僅僅在于他的赫赫武功,更在他崇文立民。
“好大氣的學院啊!”這時,在旁的馬超有些驚嘆道。
“怎么,孟起也想進去學習學習”牛輔聽后,笑道。
“弟就算了,弟還是喜歡刀劍,若有武院,弟倒是想仔細看看”馬超搖頭道。
“哈哈,好,為兄以后定然滿足你這個愿望”牛輔說后,只見蔡邕已經帶著大批的文人儒士從上面走了下來。
“拜見大司馬”大喊聲過后,眾人行禮道。
“不必多禮”牛輔揮手后,望著首位的蔡邕,溫和道:“蔡師,準備的怎么樣了”
其實按理他應該叫蔡邕岳父,但他知道蔡邕還心懷大漢,這樣叫,估計他不但不會高興,反而會有些難做,所以岳父也就私底下叫叫。
“已經全部準備妥當了,就等大司馬過目”蔡邕道。
“好”牛輔點頭后,看向了在蔡邕身后的一位身著長衣,白發蒼蒼的老者,關心道:“鄭師,在學院里面住的還合適吧?”
“多謝侯爺關心,很好”老者道。
面前此人,真是當今不折不扣的文道圣賢鄭玄,號稱“著書滿家,從學數萬”,可謂第一大儒也。
鄭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人,雖自幼家貧,但勤學不輟,八歲時精通算術,十二三歲時,便能誦讀,講述《詩》、《書》、《易》、《禮記》、《春秋》儒家“五經”。
同時,還擅長天文學。
十六歲的時候,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詳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曉讖緯方術之學,尤其寫得一手好文章,被大家稱為神童。
到了而立之年后,鄭玄的學問已經可以說是當地首屈一指、無出其右。
而雖然如此,鄭玄確依舊沒有任何的自滿、驕傲,當時關西馬融名滿天下,三綱五常便是他首先提出的,鄭玄聞聽后,千里迢迢西入關中,拜馬融為師,得馬融傾囊相授,這馬融就是如今大漢司徒馬日磾的族爺。
鄭玄最盛之時,其麾下弟子曾高達上萬之名,著名的有趙商、崔琰、公孫方、王基、國淵、郗慮等多方名士,皆乃其徒,北海圣人之孫孔融,對他敬佩不已,不敢直言其名,就是多次邀請,依舊拒絕前來的管寧等也心懷敬佩,如今各地諸侯麾下的干吏,很多不是他的門生,便是獲得他門生的幫助,實乃真正的桃李滿天下。
不過唯一可惜的就是,其生不逢時,在如今這樣的亂世,只有兵戈才是王道。
“謝大司馬”鄭玄起身后,道:“尊大司馬令,考場已經安排妥當,請大司馬入內一觀”
“好”牛輔點頭后,突然攙扶著鄭玄的胳膊,笑道:“鄭師,請”
鄭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