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五,冰雪消融,天朗氣清。
易主風波過后,很快恢復秩序的長青道場正式并入通云道場。
通云道場的范圍從原先的竹林,一下擴張了五倍以上,不僅將云城囊括在內,還把云城附近的荒山野嶺通通納入版圖。
至此,云竹山以北超過方圓百里的地域,都成了通云道場的地盤,悉數籠罩在云竹山護山大陣之內。
當然,這種大陣平日里是不會開啟的,否則其耗費的靈力之巨,云竹山恐怕支撐不了三天。
就算是云竹山山門,一般也只會維持最簡易的一重迷幻陣法,防止外人誤闖上去。
陸通也是接任山主之后,才知道云竹山的護山大陣何等深不可測,一重連著一重,大陣套著小陣,各自的效用又截然不同。
……
這一天朝陽初升之際,云城及其附屬城鎮就已經萬人空巷,因為今天是通云人師重整此地之后的首次收徒大典。
而急劇擴張后的通云道場傳道臺,并不在云城之內,而是依舊坐落于云竹山下的竹林之中。
通云道場初建之時,這里就曾預留了很大的空地,足以容納三萬人而不顯擁擠。
但就算如此,今日的傳道臺還是顯得人潮涌動,數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來到了這里。
傳道臺的四周,還有不少心思靈敏的小商小販,傳來各種叫賣之聲,更讓此地顯得熱鬧非凡。
直到一襲白袍的陸通登上高臺,傳道臺四周才終于安靜下來。
“拜見師父!”
“拜見師尊!”
“拜見陸師!”
“拜見道師!”
……
安靜過后,在場所有人向著遠處高臺作揖吶喊,雖然稱不上整齊劃一,但卻是一浪高過一浪,最后匯成一股股聲浪洪流,回蕩不絕。
直到陸通伸手虛按,傳道臺才再次恢復寂靜,數萬雙眼睛熱切地望著高臺上風采卓然的人影。
陸通的收徒大典,可比當初的長青人師吸引力大多了。別的不說,僅是那前方三十位渡劫達到鐵骨境的弟子,就能讓所有人眼熱。
若能拜入這樣的傳道師門下,何愁求道無門?
所以,所有人都在期盼,期盼自己或親人能被道師看中,哪怕先做個記名弟子也行。
不值得嗎?看看那二十多位外門弟子,可都是在記名弟子階段渡劫,而后入得外門。
可見,即使只是陸道師座下的記名弟子,含金量也是極高的。或者說,他們是因為陸道師的傳道授法,才有了渡劫長生的機緣。
“諸位,今日陸某在此舉辦收徒大典,凡是被我點中并經過審驗的人,均可為我座下記名弟子。”陸通吐氣開聲,洪亮的聲音傳遍整個傳道臺。
人群略有些騷動,后方有人忍不住大聲問道“陸道師,入門需要繳納多少靈石?我們好早做準備。”
以往長青人師收徒,所有的弟子都需要繳納入門費用,而且后續還有每月對長青人師的靈石上供。
拜師求道,這本是應有之義,弟子們也都覺得理所應當。
但陸通只是微笑搖頭,揚聲道“不必如此,所有座下弟子只需隨我勤勉修行即可。”
現場頓時一片嘩然,他們雖然略有耳聞,知道陸通之前不曾收取弟子的拜師費用。
但今時不同往日,如今陸通坐擁這十幾萬人的道場,弟子自然會越來越多,竟也能舍棄這么龐大的財富來源?
“師父仗義疏財,我遠遠不如。”距離高臺最近的晁東陽深吸口氣,大為嘆服。
陸通聽到了,懶得理會這個大弟子。
他可不是什么仗義疏財,只是想要盡快收攏人心而已。
再者,陸通覺得師徒之間本就在道法修行上有互惠互利的因果關聯,不必再以財物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