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月開始,胡迪克和哈達爾、海格就開始挑選白奴和土著奴隸,擴充進入赫魯特城民兵隊伍中。
由于當兵后兩天可以吃一次肉,同時還有提升改變身份地位的機會,因此幾乎所有男性白奴和土著奴隸都爭著搶著做民兵。
哈達爾和胡迪克、海格、奧拉夫研究后指定的民兵待遇是,契約白奴成為民兵后,訓練戰斗的時間可以兩倍抵消契約時間,立下不等的戰功后會得到減少契約時間三個月到五年的獎勵、甚至最頂級的戰功是直接免去白奴身份,成為維京人進入維京雷當的獎賞,只不過這種獎賞要立的功勞也是常人難以辦到的,例如改進戰術、改進火槍火炮等,目前只是一個誘人的蛋糕,涌來提升白奴的士氣和斗志。
土著奴隸由于身份地位的低下,待遇與契約白奴不同。
奴隸民兵的訓練戰斗中表現卓越的會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立下戰功會給予隊長等職務獎勵,還可能提拔為十年期限的契約奴隸,成了契約奴隸就有了熬到做維京人的希望了。
即便是奴隸們也有著上進心,想要讓自己過的更好,讓子孫后代成為人上人,因此面對能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們都擠破了頭也想要把握。
經過挑選后,胡迪克和哈達爾、海格挑選了一千名年輕強壯的契約白奴和兩千名土著奴隸。
兩千名土著奴隸中有極少部分是直接從新奴隸中挑選的,大多數則是維京人的奴隸和哈達爾家族的私奴。
除了這三千名奴隸民兵,還有之前的胡迪克訓練好的六百名白奴民兵,正好組建為3600人的軍團,其中3500人為軍團兵,一百人為軍團長的護衛親兵。
由于現在歐洲各國軍制不同,文蘭的維京軍團、白狼兵等軍制都比較混亂,暫時還看不出弊端,但是未來軍隊一多,戰斗時難免出現指揮混亂的問題。
奧拉夫在意識到文蘭的軍事力量應該在沒有成熟固定的時候進行系統的改革,于是向哈達爾和胡迪克提出建議,應該制訂一套在文蘭乃至維京雷當領導下統一的軍隊建制標準,同時還要有配套的軍功勛爵制度,這樣有利于管理,方便同意,論功行賞也有依據,更加規范了。
奧拉夫的話語讓哈達爾和胡迪克一開始覺得為時過早,可是經過奧拉夫的勸說后兩人也意識到了軍隊應該有統一的建制標準。
所以就叫來海涅,四個人在房間里研究了兩天,最終以奧拉夫的意見為主,出爐了一套軍隊建制標準和軍功勛爵制度。
按照哈達爾他們統一思想通過的制度要求,文蘭的軍隊以一千五百人為一個軍團,超過三千人的軍隊則為一個混合軍團。
軍團有軍團長領導,軍團以下是營,一個營500人,首腦為營長,營由四個連組成,連由隊組成,隊以下是小隊。
除了軍團建制標準以外,還有簡易的軍功勛爵制度,不過這個軍功勛爵只有維京人能夠享受,白奴需要立功免除奴隸契約后才能納入維京軍功勛爵范疇。
土著奴隸則更加困難,要先立功成為契約奴隸,然后再立功減少、免除契約,最終成為維京人,享受維京軍功勛爵制度。
維京軍功勛爵制度中從下往上是“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騎士”——“中等騎士”——“上等騎士”。
成為“上等兵”以后就能夠得到固定的薪水獎賞,級別越高待遇越好,等到成為“騎士”以后,就能夠享受配備親兵隨從的待遇,當然隨從親兵要自己尋找。
不過按照哈達爾他們的計劃,能成為中士以上的維京兵就能擔任隊長以上的職務了,而成為騎士的維京兵一般都會做到連長的位置,配一兩個親兵也無可厚非,還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至于上等騎士以后的軍功勛爵,由于哈達爾自己現在還只是維京雷當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