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球,經(jīng)過試驗四個模具器只有一把能靈活使用,然后在看了一會奧拉夫親自壓制煤球后,幾個鐵匠就拿著失敗的工具去修改了。
等到第三天中午,完全好用的壓煤球器已經(jīng)制作成功,并且投產(chǎn)使用。
這個時候第一天用手搓出來的煤球也干了,奧拉夫當場試驗,讓人取來煤塊和煤球同時點燃,最終實驗結果是煤球確實比煤塊易燃,但是耐燃程度差一些,同時煙塵也比煤塊燃燒時小一些。
實驗的成功讓奧拉夫很高興,他又等了一天就把煤球、煤塊和蜂窩煤進行對比燃燒試驗,工廠的所有工匠以及學徒都來圍觀,最終的結果是蜂窩煤從易燃到耐燃,再到燃燒過程中雙方的煙塵,都是最完美的產(chǎn)品。
在眾人的喝彩聲中,奧拉夫宣布奧拉夫工廠蜂窩煤廠正式成立,然后挑了幾個工匠和眾多學徒擔任碎煤、制煤等工序的工人,同時許諾了不低于酒廠和糖廠的報酬。
被選為蜂窩煤廠工人的工匠以及學徒都還算高興,雖然制煤場臟一些,但是收入比在工廠車間造其他東西高一些。
在連續(xù)工作一周后,上萬塊蜂窩煤被制作出來,然后奧拉夫就給赫魯特城所有家庭送了十塊,并宣布銷售價格為一個銅幣兩塊。
目前赫魯特城內(nèi)雖然基本上沒有商業(yè)活動,即便有一些也是哈達爾家壟斷經(jīng)營,除了維京人和部分契約白奴能夠使用銅幣、銀幣甚至金幣交易,大多數(shù)人還是處在以物易物的層次。
不過任何物品都有價格,一磅土豆或紅薯價格1銅幣,一條鮮鱈魚或者鱈魚干在赫魯特城的價格是40銅幣,一張海貍皮價值25銅幣,一張馴鹿皮價值25銅……
因為赫魯特城人的商業(yè)活動以實際需求為主,所以自然形成的商品價格與歐洲市場很多地方不符,甚至嚴重相悖,不過文蘭人已經(jīng)適應并接受了。
一個成年維京人或契約白奴在私下捕獵或打漁中,創(chuàng)造的赫魯特城市場價值平均為十幾二十銅幣,所以依靠偶爾的捕獵打漁,沒有一個家庭能燒的起煤,那可是不是燒煤,是燒的口糧,他們覺得還是用自己砍的木柴最好。
但是文蘭最有錢的是參加了維京軍團、民兵軍團、白狼兵等軍人家庭,他們平時打仗能搶劫,這是一筆干一次富裕三年的買賣。
還有就是每月哈達爾會通過維京雷當給維京兵、民兵、白狼兵的家庭發(fā)放的糧食,即便是最少的奴隸民兵,每月也能領取30磅土豆或紅薯,如果是維京兵,收入是奴隸兵的十倍。
擁有巨額收入的維京兵、白狼兵和民兵頭目對于購買蜂窩煤還是并沒有壓力,因此在奧拉夫的眼中,這些人身后的七八百個家庭才是日后蜂窩煤的客戶群體。
大部分家庭在領了蜂窩煤回去后就在做飯或者取暖的時候用了一兩塊,然后蜂窩煤就成了文蘭人心中冬季的取暖神器,因為它沒有木柴煙氣中,只要有管道,蜂窩煤的毒氣就能跑出去大半,剩余一些也對人沒什么危害了。
更為重要的是蜂窩煤遠比木柴耐燃,幾塊蜂窩煤就能夠燒一夜,一般夜里添一次枚就好。
但是燒木柴想要不滅火,夜里要添柴七八次甚至八九次。
雖然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文蘭的氣溫也越來越低。
進入12月的赫魯特城已經(jīng)異常的寒冷,哈達爾在體會了蜂窩煤的好處后就讓人給哈達爾城、巴肯斯城、巴斯克城各送去了一千塊,同時重點囑咐他們使用的重點,一定要把抽氣煙囪制作完善,不能不排氣甚至回氣,必須保證煙氣通暢排出,這才是使用蜂窩煤的第一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