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周一,晴空萬里,微風拂面,前幾天剛下了一場小雨,讓哈達爾城的氣溫又下降了一些,此時生活在文蘭的人們早晨和傍晚已經需要加一件厚外套了。
雖然炙熱的天氣漸漸遠去,但是哈達爾城中卻仍舊是一副熱烈的景象。
鋪著碎石子的整潔道路兩側林立著低矮的房屋,不遠處的市中心則是一個大廣場,廣場后方是一片楓樹林,林中隱約可以看到一座稍顯簡陋的三層高的城堡,那就是文蘭總督、文蘭伯爵奧拉夫閣下的楓林宮了。
按照奧拉夫的計劃,楓林宮要修成占地面積一萬平米以上的正方形城堡,不過由于時間緊,文蘭的人手也不足,目前楓林宮只修建好了南側的門廳和棱堡,奧拉夫也暫時在其中居住。
在哈達爾城的街道上站滿了身穿麻袍,頭戴鋼盔的士兵,這些身高膚色不同的士兵排列有序的集結在楓林宮前的廣場,大約有兩千多人,為首的是幾個騎著高頭大馬,身穿半身板甲的騎士。
哈達爾城的維京市民們都圍在士兵周圍說著話,熱烈而興奮的討論著這次出征文蘭將會由多大的收獲。
至于契約白奴和土著人官奴私奴卻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城中集結的士兵們,他們大多已經下地開墾土地和伐木采石去了,少數留在城中的也要做著繁重的活計。
對于契約白奴和土著奴隸而言,文蘭的美好生活只是一個夢,但是讓他們不抵觸反感的原因則是他們只要忠心做事,未來很有可能夢想成真。
在奧拉夫回歸文蘭后就把文蘭六軍團中的五個軍團派遣到了魁北克、休倫、易洛魁、普利茅斯、阿布納基五個大區去覓食駐防了,這些軍團士兵分散到了各個城邦外建立軍營聚集點,協助各地總督維持治安,做好防衛工作。
更加重要的是奧拉夫接納了宋清河的獻策,準備在五大區和文蘭島這六個能扣開墾土地耕種的大區劃撥土地建立衛所軍用地,讓六個軍團自成系統,建立聚集地,開墾土地自力更生,既能保證軍團的純粹性和忠誠,又解決了軍團士兵平時的供養和軍餉等諸多問題。
文蘭的軍隊成員都是維京人擔任軍官,奴隸擔任士兵,作戰時完全脫產,平時則是半脫產狀態,除了冰島的維京騎兵還算不錯,其余軍團士兵素質和戰斗力并不能讓奧拉夫滿意。
所以奧拉夫早就想著把文蘭六軍團完全變成職業軍團,讓他們自給自足并且脫離城市建設,除了農業生產就是軍旅生活,時間一長,紀律性、戰斗力絕對會提升一大截,同時也能保持軍團不跟地方牽扯太深,保證對文蘭總督忠誠度的純潔性。
此時六個軍團在總督府劃撥的土地上都已經建立了簡易的軍營,同時按照總督府下發的生活手冊每天訓練、開墾土地、放牧、伐木等,生活十分充實和忙碌。
奧拉夫和海涅上周定下來作戰計劃后就派人去六大軍區抽調人選,因為此次作戰不需要太多人手,每區只抽調500人,截止前天下午所有人員都抵達了哈達爾城。
這次作戰奧拉夫和海涅都不準備參加,統帥人選定的是易路基。
易路基是奧拉夫的小伙伴中年齡最大的,今年已經21歲了,他的的父親死在了來文蘭的第一年,然后當年就擔任槳首得到了長足的鍛煉,多年來他管理民眾、奴隸的能力已經穩固,近些年帶兵打仗的手藝也日益增長,算是奧拉夫手中除了布倫、波利以外唯一的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帥才了。
易路基在得到命令后就從休倫動身,親自帶著休倫軍團的士兵來到了哈達爾城,并且接受奧拉夫關于此次南征的囑咐安排。
易路基板甲外罩著灰色長袍,騎著一匹栗色健馬,他扭頭看了看身邊的大小軍官和身后的士卒,再想到那些軟弱可欺的土著人,心中微微激動,低聲道“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這一戰結束,咱們是身后的士兵里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