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拉夫為妻子報仇,千里奇襲華沙,抓捕瓦迪斯瓦夫四世及從犯的消息很快從波蘭以及東普魯士流傳了出去。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就越發的加速流傳,因為事情新奇驚險,猶如傳說故事。
隨著各種細節被證實,這件事情讓奧拉夫大大的風光了一下,也讓波蘭成了為人取笑的窩囊廢。
奧拉夫把瓦迪斯瓦夫四世和幾個貴族拉到波美拉尼亞公國,在妻子梅爾克爾的墓前將他們全部吊死,之后消息傳出,歐洲各國一片嘩然。
雖然大多數人都能能理解奧拉夫喪妻之痛的報仇念頭,但是對于活活吊死一位國王,還是讓各國君主有些膽寒,奧拉夫的名望雖然再次提升,但是在各國國王和大貴族的眼中也成了洪水猛獸一般令人討厭。
奧拉夫并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只知道自己混到如今的身份地位要是再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還不如去死了。
也不知道是性格使然喜歡任俠豪杰做派,又或者是師徒情深,總之克里斯蒂娜給奧拉夫寫了好幾封信信,核心內容都是支持他為梅爾克爾報仇的舉動,同時感謝他為瑞典所做的一切。
奧拉夫對克里斯蒂娜的態度十分欣慰,然后派人接收波蘭割讓的土地,同時下令讓人把吊了好幾天,已經臭了生蟲的瓦迪斯瓦夫四世等人的尸體收了掩埋。
雖然奧拉夫知道毒害梅爾克爾的或者還有其他人,但是瓦迪斯瓦夫四世絕對是該死,那幾個老東西也是知情人,殺了不足為奇,現在馬踏華沙,炮轟王宮,吊死波王,占領土地,奧拉夫覺得自己心中無比的暢快。
波蘭朝野對割地求和自然是群情激奮,不過面對著俄軍的入侵和哥薩克的起義分裂,現在波蘭根本無力顧及瑞典和奧拉夫,只能吃下這個啞巴虧,心中暗暗發誓,等到擊退俄軍,壓下哥薩克再找奧拉夫報仇。
波蘭位處四戰之地,東西南北都沒有天險可守,打起仗來容易腹背受敵,所以即使奧拉夫現在不動手,十幾年后瑞典和沙俄還是要捏死波蘭。
奧拉夫從不擔心波蘭有機會報復自己,俄羅斯的崛起無法阻擋,如果瑞典保持強悍,沙俄就只會從波蘭身上找存在感,所以有東部的沙俄和南部的奧斯曼,甚至西部的奧地利,奧拉夫覺得隨著這次馬踏華沙,吊死波王的事情傳出去,恐怕波蘭的日子會更難過了。
事情沒有出乎奧拉夫的預料,隨著華沙的猶太人逃到了基輔,知道華沙變故的哥薩克們大受鼓舞,趁著波蘭大軍得知華沙被奧拉夫攻破,抓走國王而士氣低落的時機發動進攻又奪取了兩個城市。
哥薩克氣勢如虹,兵力也增加到五萬,加上三萬的俄軍,此時波蘭兵力已經處于劣勢,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雖然是波蘭第一名將,但是面對著強大的沙俄哥薩克聯軍和低落士氣的波軍,他也無力再戰,只能嚴防死守,同時派出翼騎兵騷擾哥薩克后方,此時哥薩克獨立似乎已成定局。
有奧拉夫的授意,勞爾和波蘭新王揚·卡齊米日并首相奧索林斯基進行何談事項,正在攻打立陶宛的耶斯尼來寧也停戰,此時立陶宛北部三個城市已經被瑞典握在手心里了。
由于奧拉夫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此時華沙北部的立陶宛義軍已經被波蘭軍隊清剿干凈,華沙以及北部地區也加強了防務,再打奧拉夫也不可能討到好處,反倒不如賣個人情。
所以奧拉夫經過勞爾三次傳話最終和揚·卡齊米日達成了一致意見,那就是波蘭立陶宛割讓立陶宛北部三城作為挑起爭端的補償,瑞典和波蘭就重新回歸和平友好的關系。
因為之前烏克森謝納是坑奧拉夫來抗雷背罪,所以也就授權給了奧拉夫全權處理一切事物的權利,得知和談,烏克森謝納就派人來給奧拉夫送了一個文書,要求是割讓立陶宛沿海兩城和賠償軍費50萬銀元,奧拉夫直接吧文書扔到垃圾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