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溫特沃思·斯特拉福德伯爵是查理一世的心腹之一,同時也是查理一世王黨軍的核心人物,他比克倫威爾大一些,但是早十年就成為了英國政壇的紅人,并且在前幾年就接手了愛爾蘭,以第一副總督的身份實際掌控愛爾蘭的一切,并且加大了吞并愛爾蘭土地,鎮壓愛爾蘭騷亂的力度,是英國國內有名的鐵腕人物。
奧拉夫確實在王宮聽到查理一世說要請斯特拉福德伯爵帶兵鎮壓蘇格蘭義軍,而僅憑蘇格蘭長老會的那些義軍確實不會是斯特拉福德伯爵領導的王黨軍的對手。
克倫威爾顯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于是說道:“如果是這樣,我們恐怕會降低條件,只要陛下允許議會行事應有權利就行了,不過他就算是召集王黨軍,軍餉資金還是得讓我們籌措,所以查理一世妥協是必然,差別只是妥協多少。”
奧拉夫笑著說道:“沒錯。大憲章是英國獨特國情的產物,代表了英國領先時代的政治理念,我覺得很好,你們堅持真理也是對的。”
克倫威爾微微一笑,說道:“我招募的士兵都是我自己莊園里的自耕農,老實可靠,對我忠誠,你是大軍事家,還得請你幫忙指導訓練啊。”
奧拉夫很清楚克倫威爾是一位天生的將帥之才,是騎兵方面的大專家,所以就婉拒道:“奧利弗你可不能謙虛,咱們在信件中沒少談論兵法戰陣,你雖然沒有帶兵的經驗,但是有著名將的眼光和素質,我看還是你自己按照你的思路練兵吧,我也好一旁觀摩學習。”
克倫威爾也不客氣了,起身道:“那好,我們現在就召集士兵操練一下。”
……
在克倫威爾的家中住了幾天,奧拉夫回到了哈爾夫的別墅,此時哈爾夫已經被查理一世派到北部協同作戰了。
奧拉夫親筆寫了一封信,讓手下挑個冰島維京衛兵送去了愛爾蘭。
等到衛兵離開奧拉夫就喃喃說道:“能不能抓住這次機會就看你們自己的了。”
過了五天,各種信息從白廳宮傳出,斯特拉福德伯爵已經帶著兩萬王黨軍從都柏林出發,準備進攻格蘇格蘭西海岸的重鎮格拉斯哥。
奧拉夫的信使也回到了他的身邊,送上了奧莫爾的親筆信。
奧拉夫看完信件就點燃扔掉,心中說道:奧莫爾準備了十多年,又有我們的幫助,早比歷史上的起義準備充分了,斯特拉福德伯爵帶著大軍離開都柏林,正好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奧莫爾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他既然決定起義跟蘇格蘭遙相呼應,那英國這場內亂可就熱鬧了。
奧拉夫想起自己在愛爾蘭默默支持了奧莫爾多年,為他輸送軍火,還派遣維京軍官教導他們,哈爾夫也在蘇格蘭打假拳,這么算來英國這場起義內戰應該會比歷史上的厲害,查理一世肯定是必須妥協了,但是議會軍是否會在總攬朝綱后心滿意足轉而全力鎮壓叛軍?
奧拉夫在英國的布局為的是讓他們不停內耗,沒有余力再去支持弗尼吉亞,甚至在北美繼續殖民,所以他有些擔心由于反叛軍太厲害,導致本應內戰的議會軍和王黨軍再聯合了。
思來想去,奧拉夫決定還是幫克倫威爾推一把,于是就跑到白廳宮見了查理一世,提出辭行的同時又大講特講了瑞典的崛起之路。
瑞典的崛起完全是考慮古斯塔夫二世這位明君,但是奧拉夫為了忽悠查理一世就避重就輕,有所引導的說出了古斯塔夫二世繼位后的執政主張,最后評價道:“君王就是君王,永遠不能讓臣子逼迫欺辱,大帝生前與我談論瑞典大興之路,曾說攘外必先安內,安內必先樹威,權柄榮耀歸于君王一人之身,則無事不可為,無事不可成。”
查理一世回想古斯塔夫二世的的大帝之威,覺得這話再準確不過了。
但是想到跟自己對著干的議會和蘇格蘭長老會,以及剛反叛的愛爾蘭惡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