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拉夫在和季夫商談之后,10月10日新尼德蘭就交接給了文蘭官員管理,同時海涅也從國庫撥出了兩百多萬銀克朗交割給了季夫。
奧拉夫本想在文蘭過年,可是英國傳來的消息讓奧拉夫大喜過望,當即點了黑石、奧洛斯的兩個剛補充好兵力的文蘭雷當,讓他們跟隨自己去英國助戰。
原來查理一世在放棄愛爾蘭和蘇格蘭后,靠著龐大的兵力在內戰中一度占據了優勢,可是面對迅速成長起來異軍突起的克倫威爾,優勢又漸漸失去了。
這場內戰在打打停停中走過了七年,今年夏季議會軍也終于在總司令克倫威爾的帶領下橫掃了大不列顛島,抓到了查理一世,并且送他上了斷頭臺。
由于諸多變化,查理一世還是走上了前世的老路,而且比前世要早四年多上了斷頭臺。
在查理一世傷了斷頭臺以后,克倫威爾的軍隊首先是對蘇格蘭長老會進行了攻擊,準備徹底掃除蘇格蘭的反對勢力,同時愛爾蘭也作為下一個目標被提上了日程。
愛爾蘭獨立勢力的首領羅利·奧莫爾深知自己的軍隊完全不是議會軍的對手,所以就第一時間給海格去了書信請他出兵相助。
海格乃是一位維京將軍,地位尊崇權力又大,派人給哈達爾說一聲就點了三千多雷當士兵和60門火炮乘船去愛爾蘭助戰。
9月份議會軍在掃平蘇格蘭后就在克倫威爾的親自帶領下攻打愛爾蘭,維京第一狂戰士海格和克倫威爾也在都柏林外進行了一次會戰,戰后的結果是海格中槍受傷,羅利被射死,克倫威爾則丟掉了兩處陣地,只能退回都柏林。
此時的情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議會軍已經無力再進攻愛爾蘭,所以愛爾蘭也就暫時安全了。
但是明年呢?后年呢?
哈達爾得知弟弟重傷,雖然隨軍醫生已經穩定了傷勢,保住了他的性命,但是還是勃然大怒,給奧拉夫去了信,并且親率大軍前往愛爾蘭助戰。
奧拉夫收到信件后就知道英國內戰基本結束了,現在就是統一大不列顛島的克倫威爾和愛爾蘭獨立軍的戰爭了。
為了冰島的利益,肯定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削弱英國,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扶持愛爾蘭獨立,所以哈達爾才會在得知海格自作主張出兵后沒有生氣,甚至在海格受傷后以此為理由出兵愛爾蘭。
奧拉夫看了哈達爾的信就知道冰島必定要跟英國做過一場了,現在要是能把未來的日不落帝國打倒,冰島就能取而代之,成為未來的世界霸主了。
這是“氣運之爭”,海洋霸主只能有一個,而冰島、文蘭、格陵蘭、特隆赫姆、波美拉尼亞組成的體系是絕不能容忍別的國家去做海洋霸主,因此即使奧拉夫和克倫威爾私交很好,但是對于大是大非的問題,只能選擇出兵。
10月中旬,奧拉夫帶領3萬文蘭雷當兵從哈達爾港出發,一路東行,在11月初抵達了都柏林,此時克倫威爾已經帶領議會軍撤離了愛爾蘭。
以英國目前的實力,短時間內已經很難再組織大軍進攻,所以奧拉夫到達都柏林的時候,克倫威爾的使者也到了。
哈達爾和奧拉夫在都柏林的總督古堡接見了使者。
克倫威爾的意思是暫時和談,可以允許愛爾蘭獨立軍自治,但必須允許英國議會派遣總督作為名義最高領導人,同時也能允許愛爾蘭人對天主教的自由信仰,也能承認奧莫爾等人對愛爾蘭地區查理一世和圣公會土地的充公,但是克倫威爾堅持的一點就是愛爾蘭不能獨立建國,必須依附在英國之下。
奧拉夫和哈達爾、羅利的繼承人奧倫·奧莫爾商談后覺得只要愛爾蘭的自治權從英國人手里搶了回來,以后愛爾蘭就是愛爾蘭人的愛爾蘭,再也不用受英國人的欺壓剝削了。
所以奧倫·奧莫爾在哈達爾和奧拉夫的支持下同意了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