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8月20日,瑞典西印度公司作為皇家直管企業從樞密院交割給了艾克佐迪亞,從此以后由三王冠宮堡首席大管家代替大帝進行管理,這樣有利于資金直接被大帝掌控和支配,算是奧拉夫對教女的愛護。
8月22日,瑞典東印度公司在斯德哥爾摩成立,同時成立的還有證券交易所和銀行,交易所內對外銷售10000股西印度公司股票和10000股東印度公司股票。
斯德哥爾摩銀行也可兌換歐洲各國貨幣,并且存款和貸款服務。
瑞典東印度公司和證券所、銀行幕后的老板都是奧拉夫,但是合伙人有克里斯蒂娜、丹麥東印度公司的當家人洪羅德、哈達爾、烏拉夫、諾倫,明面上的總經理是諾倫先生兼任,每一個合伙人還有代言人作為董事參與管理。
西印度公司的業務是糧食和蔗糖,近些年一直收入穩定,只不過殖民地只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島嶼,所以規模不大,發展潛力有限,股票漲幅并不是很大,雖然當天就發售完畢,但是8月底只漲到了每0.1股18瑞典銀元,算是翻了9倍。
可是東印度公司因為荷蘭和英國的成功,讓瑞典人民十分有信心,加上股東全是瑞典帝國內的大佬,還有丹麥的東西印度公司入股,因此即使東印度公司的船只還沒有出港,股票就已經從0.1股2瑞典銀元漲到了40銀元,也就是1股400銀元,漲幅高達20倍,諸位股東手中也有10000股,此時每人只要把股票拋出去就能套現400萬銀元,當然這完全是理論上說的,如果真的大量拋售一定會把股價砸下來。
由于東印度公司還沒有成功殖民,所以股價在漲到一股400銀元后就穩定了,只不過雖然大多數的商人和地主都把家里的存款換成了一掌證券交易證明,但是所有人都很高興,對于未來發財道路也滿懷信心。
9月10日,在北歐的秋季,瑞典東印度公司已經籌備完全,利用20000股的40萬銀元啟動資金采買了冰島造船廠的10艘武裝商船,同時還采買了大量的文蘭參和海象牙、鯨角、鯨油、魚干、海貍皮、海豹皮、白熊皮、狼皮等珍稀皮毛,總而言之10艘商船內除了航海必須的生活物資,就是來自神秘的文蘭、格陵蘭、冰島的特殊物產了。
這第一批要銷往遠東南明和大清的貨物都是奧拉夫和宋清河等明國人商討后定下的,所有物資都算是奢侈品和天朝也難得一見的物件,所以算是奧拉夫為了讓東印度公司在遠東打開市場精心準備了。
滿懷著對東印度公司第一次遠洋商貿活動的期盼希望,奧拉夫等股東與瑞典國內購買了0.1股到100股的大小股東們都出現在碼頭,送別了10艘懸掛著瑞典帝國旗幟的武裝商船。
這次船隊的主要領導是冰島新生代最好的維京商人烏米森,他是奧拉夫姑姑家的表哥,多年來從商行的小助手逐漸成長為冰島的大商人之一,不僅擁有私人商船十余艘,還同時是冰島維京雷當元帥哈達爾的錢袋子。
其次則是奧拉夫專程從文蘭調過來的心腹利克斯托姆,他作為瑞典帝國初識明國的使節,除了奧拉夫的國書禮物還帶著兩千多名維京火槍兵和上萬把燧發滑膛槍與上百門重炮隨行。
兩位首領除了維京商人還有丹麥東印度公司的襄理經理陪同,更有宋清河最得意的弟子劉福帶著十名印第安奴隸學生作為翻譯和外交使節陪同前往。
奧拉夫的目的是向通過商隊和大明建立外交和商業聯系,在東方巨龍最虛弱的時刻得到足夠的好處。
現在天朝陷入了內戰自顧不暇,加上不重視造船術的發展所以沒有能和蓋倫戰船相比的遠洋大船,即使鄭一官仍舊是龍王的存在,但是奧拉夫相信有十艘武裝商船的存在,足以讓鄭芝龍尊重瑞典的東印度公司了。
奧拉夫在斯德哥爾摩剛過了幾天舒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