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自己已經年近五十,帶領英吉利共和國走向世界霸主的任務只能交給繼任者,所以他必須和目前歐洲的第一強國瑞典帝國保持良好的友邦關系。
從私人關系出發,克倫威爾和奧拉夫是忘年交,身份上一個是貴族造反,另一個是番邦貴族喧賓奪主,雖然都是一個強國的掌控者,但是仍舊要面對著本國老舊勢力的虎視眈眈。
相似的經歷和處境讓克倫威爾和奧拉夫的關系近些年中越來越親密,同為弒殺國王的兩人也一直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法國、哈布斯堡等老派王國關系很差,所以克倫威爾為了給英吉利共和國創造更好的外交條件,同時也是為了給繼承人理查·克倫威爾鋪路,所以在得知瑞典帝國和大明帝國建交通商后就迫不及待的前來了。
奧拉夫和克里斯蒂娜在王宮接見了克倫威爾父子,在繁瑣的社交禮儀結束后就是歡快的飲宴環節了。
滿臉絡腮胡須的奧拉夫沖著克倫威爾笑著舉杯,道:“英吉利的護國公殿下,兩年未見了,你還是風采如舊啊!”
克倫威爾哈哈一笑,道:“奧拉夫你是真的越來越風光了,不是說有明國使者來了嗎?我怎么沒看到?”
奧拉夫心領神會的微笑道:“你也看中了遠東的利益?你們需要加大印度殖民地的建設和擴張,不然恐怕沒有實力在遠東分一杯羹。”
克倫威爾沒有聽出拒絕的意思,心情大好,道:“說的也是呢,現在亞美利加洲都成了你的莊園領地,我們也只能安心在東印度發展了。”
奧拉夫得意的暗自發笑,心中說道:“沒了英國殖民地,未來的美利堅合眾國也就不可能出現了,也許一兩百年以后世界格局將會演變出我怎么也想不到的樣子……”
正在揚琴聲中暢談的時候,門外快步走進來一個頭戴海貍皮帽子的老人,他身材高大,臉上一道長長的刀疤看著十分駭人,正是樞密院重臣,陸軍元帥,芬蘭總督胡迪克。
胡迪克年近六十,早年做雇傭兵受的槍傷暗疾近幾年開始爆發,如果不是有清河書院培養的大夫調養照顧,恐怕早就癱瘓等死了。
即便如此胡迪克也是常年住在暖閣之內,從來不外出,更不用說跨海來到斯德哥爾摩了。
也只有胡迪克這樣身份地位的人才能擅闖宴會了,奧拉夫見胡迪克臉色蒼白,歷經風霜,先命人為他取一杯熱葡萄酒暖暖身子,接著才問道:“胡迪克叔叔冒著秋風而來,是俄國人有什么動向嗎?”<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