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就一起商討應對之法。
在討論半天后,三人一致決定要抓緊時間壓下歐洲民眾,尤其是北歐民眾對最近各種小道消息和傳言的傳播熱度一定要降下去。
至于怎么降下去熱度,也有兩個方法,一個是以北歐雷當內部的力量和各地政府結合起來進行硬壓,明確要求不許傳播議論教父攝政公,這個一定會有效果,但是人們難免還是要私下里議論,甚至在得知多爾袞死訊后,更會在陰暗里誕生更多的惡意的言論。
第二個則是想辦法推出比奧拉夫的傳言更讓人感興趣的事情讓人們去議論,也就是疏導人們的目光和焦點,奧拉夫覺得沒有什么比打仗更勁爆的事情了。
兩個辦法奧拉夫都要用,所以海涅就下去安排第一個方法,至于第二個方法,奧拉夫決定挑個目標發動一場戰爭,而且要在戰爭中塑造足夠多的英雄模范,樹立英雄榜樣,做足了宣傳,淡化自己這位教父攝政公的存在,人們把注意力放在戰爭和戰斗英雄上,對教父攝政公的種種傳說也就會冷化甚至淡忘掉,之后有心人再想利用多爾袞的死訊影響到奧拉夫的聲譽,顛覆奧拉夫的根基,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隨著北歐雷當和瑞典帝國各級政府對市民言論傳播上進行了控制,很快就抓捕了許多吟游詩人和市井無賴,甚至還流放了好幾個不配合的人去格陵蘭島放麝牛,嚴打之下,本就比幾百年后的子孫老實本分的日耳曼人們都嚇破了膽,再也不敢在人前人后議論教父奧拉夫,種種傳言在民間果然得到了控制,只是貴族官員之間卻還在悄悄傳播。
對外發動戰爭,也大瑞典帝國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發動對外戰爭,但是任何戰爭都要有正當的理由,無端攻擊不僅會讓國際各國針對譴責,更會讓本國士兵缺乏斗志。
奧拉夫作為一個知兵善戰的攝政大公,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直在積極的尋找理由和機會。
不到一個月,多爾袞身死的消息就被英國、荷蘭帶回歐洲,這個消息對于歐洲人而言自然是震驚、詫異、驚奇。
畢竟對多爾袞和奧拉夫同時神話的傳言還在傳播著,結果多爾袞這位東方的帝王星就因為完成使命而墜落了,那把目光看向瑞典,女帝長大成人,才貌雙全,奧拉夫這位教父攝政是是不是也任務完成了?
既然任務完成了是跟東方那位一樣上天堂,還是退位讓權安心做個圣人?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