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已經忘記了他們原本的君主其實是古斯塔夫二世和克里斯蒂娜父女。
奧拉夫通過科舉的成功,讓萬千的平民看到了一百多個考后就得到了官身和所有人尊重的“雞窩鳳凰”。
每一個平民都認為自己活著自己的子孫后代也能像這133個人一樣成為人上人。
對于給了大家這個機會的奧拉夫,所有的瑞典平民都真心的擁護,瑞典帝國作為奧拉夫統治環節中最弱的一環,在大清洗和科舉的雙措并舉之下,自然而然的加強成了堅實的后盾。
奧拉夫很高興科舉在瑞典的成功,這說明舶來品也并不是一定會水土不服,只要處理得當,更多的是起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
進入6月,所有中舉的考生都已經得到了任職和相應的待遇,可是科舉考試的熱度卻居高不下。
丹麥、挪威、芬蘭、波美拉尼亞等地的市民農民們得知后因為都加入了北歐雷當,所有也不怕官員了,聯合起來都向北歐雷當的槳首、舵首、船區長們提出了抗議,那就是憑什么瑞典開小灶。
都是北歐雷當的維京人,都是總元帥陛下的子民,憑什么瑞典人就能有科舉考試,我們就不能有?是瞧不起我們嗎?
奧拉夫得知后十分高興,也知道民意難違,隨即下令明年的5月,帝國統治的所有地區,將會統一的舉行一次科舉考試,選拔出的優秀人員則進入斯德哥爾摩參加自己親自主持的“廷試”。
為了表示公平,也是為了看看是否到了徹底改組北歐,成立大一統的維京帝國的時候,奧拉夫還授意歸化部在各地傳播言論,那就是憑什么瑞典人科舉考好了能直接進入中央部門,而我們各國各地卻要再進行一次廷試,都是總元帥麾下的維京人,要同等的待遇,都是陛下的子民,要相同的仁慈。
所以在輿論發酵吵鬧了一個月后,所有的聲音都在歸化部的引導下變成了請求奧拉夫陛下改更國體,取消瑞典帝國的舊稱呼,甚至最好再遷都,如此瑞典本土也就能和其余各國各地同等待遇了。
等到這種聲音大到奧拉夫不能無視了,他就像處理維京標準音一樣再次邀請了各地區首領和北歐五色雷當的大小首領
、文壇領袖等來到三王冠宮堡,對更改國體的事情進行了專項的討論。
說是討論,其實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私下里都達成了共識,沒有共識的人也早就被歸化部告知了要如何說如何做。
所以在為期半個月的轟轟烈烈的“國體大議”結束后,所有的維京人都通過每天的報紙知道了更改國體大勢所趨,“民意代表們”把真理越辨越明,所有人都舉雙手贊成。
所以,在1652年的9月份,經過民主的數月的評議后,國體依舊被共同認定為“帝國”,但是瑞典帝國將要被維京帝國取而代之。
同時帝國內將不能再存在任何意義上的國家,也就是說丹麥挪威聯統王國、瑞典王國、冰島公國、波美拉尼亞公國等國家都要被取消,然后化為獨立行省存在。
維京帝國體制下將只有行省、總督區,以及之下的市、區、鎮、村,原有的所有公爵一下的封爵保留,但是領地將失去自治權,而只保留稅收權和土地所有權,同時維京帝國將會通過減稅免稅的手段彌補失去領地自治權的爵爺們。
9月28日,瑞典帝國正是更名為維京帝國,同時遠在北美的文蘭殖民地也升級為維京帝國下的北美文蘭大總督區,而且暫時由瑪格麗特皇后兼任大總督,未來將由太子擔任。
北美文蘭大總督區之下則被拆分為五個總督區,分別是哈達爾總督區、魁北克總督區、易洛魁總督區、先知城總督區、普利茅斯總督區這五個總督區,每個總督區享有帝國體制內和任何行省同等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大總督府則等于副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