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不問日月,是有原因的,自己對這個時代的人物可以隨意評論臧否,而且對未來之事都能隨便下個論斷,但不知道今夕何夕,這是一件怪事……
現在,他正在看陳琳的檄文,饒說他是一理科生,這篇文章的字都認不全,也不妨把他看得汗涔涔臉紅耳熱……
這老兒真是作死,潑婦罵街都不敢這樣揭短的,你丫翻著人家祖宗十八代揭短,不殺你殺誰!
如此看來,曹操確實有氣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竟然沒有殺陳琳,還給賞了個官做,真是醉了……王者榮覺得,若是自己遇上這事兒,一定不顧一切,不管戰事勝敗,先把這個老兒抓來,割了他的腦袋當球踢……不管他馬的什么生前身后名!
王者榮看完了就沒有什么興趣了,把這玩意交給孔明、龐統、徐庶等傳閱……
最先拿到龐統手里,龐統舉起來就開始搖頭晃腦讀起來……
眾人聽得無不眉頭皺起,一臉便秘樣……
“諸位以為如何?”
“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心昭昭,不過另一董卓耳……所以罵的好。”這話是孔明說的……
王者榮毫不客氣,一頓棒噼噼啪啪就打在孔明的身上……
“弟子……”
“我知道你不服,我也知道你對漢室忠心不二,可你現在給為師說一說,這天下,到底是誰家天下?”
“……劉氏受命于天……”
“周公認為商失道而周室因明德獲得天命,而明德的首要條件乃是取得民心的支持……現在民心所向,向了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黃巾席卷天下,數月內八十萬人景從……
你以為那些吃不起飯的饑民,跟著一群騙子造反,民心向了誰?
民心向了天子?向了騙子?還是向了所謂德行?
誰有德行?”
諸葛亮萬萬沒有想到,王者榮輝從這么刁鉆的一個角度提出問題。
“學生以為,總要有規矩的,亂了規矩,天下就會永遠亂下去。并非學生愚忠劉氏,而是忠于自己的信奉的道義,忠于已然構建的秩序,不希望這種秩序因為些許不公就被隨意踐踏……
改朝換代并非不可,但人人都如陳勝、吳廣那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這天下就會時常處于改朝換代的混戰,將永無寧日……”
諸葛亮的這個回答其實是避重就輕、偷換概念式的回答,他沒有回打王者榮提出來的問題。
“你固守自己的德操,這一點,我是認可的,但你并沒有理解民心的本質。民心所向的,并不是某個有德之人,民心所向的只是利益而已!
說的明白點兒,其實民心所向的就是吃得飽,穿的暖,住的舒服,日子過得安穩,如此而已。
所以,為師以為,誰能給他們這些東西,誰就是明心所向的那個人,就是那個有德者,就是天子。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的居之!
為師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飽學之士,讀了許多書,知道歷代興亡更替,但你們不知道,興亡誰人定……
既然你們尊我為師,那我告訴你們,其實定天下興亡的,不過是一口吃的而已!
吃飽,天下興!
吃不飽,天下亡!”
眾人都沉默了,半晌沒有人說話。
在座的各位,也都是命而好學之人,什么是民,什么是食,什么是興,什么是亡,他們還是分的清,只是以前從來沒有看得如此透徹……
現在,王者榮這么點出來,大家仔細一想,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所以為師以為,一家一姓之國,亡了就亡了,不過是朝代更替而已,天下并未亡……
若是外族殺入,占了我們這一片土地,殺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