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軍力依然要加強,只是不能再注重軍隊的數量,而是要加強軍隊中修行者的比例,這才是治根的辦法?!?
“書院不是已經重新開試,等到大唐的學子畢業,就會加入軍隊,這是上次已經議定的方法,難道還不能解決問題嗎?”
“陛下,書院開試,自然是好辦法,但是一則遠水不能救近火,二則是書院的學生修行實力雖然不錯,但是說到殺伐和實力畢竟有限,大唐國已經遺世而獨立,只是靠著書院也未必能在將來保持地位?!?
“于侍郎,這是何意?書院一直是我唐國的擎天柱,如果書院的實力不行,那唐國又如何會遺世而存?難道你要唐國再去求助道門嗎?”
“司徒將軍,你誤會了。我唐國自然不能背棄書院,但是隆山派也是我大唐國的臂助,圣人之威可不是說說而已,這個世界終將是修行者的世界,我唐國要想繼續發展就不能放棄這已有的便利,隆山派的少掌門可是我大唐的國舅!”
“國舅既是唐國的國舅,自然不會對唐國的事袖手旁觀,于侍郎的話還有何意?”
“陛下,軍隊的力量要加強,也需要更加專業的軍官,更多實力強大的軍士,修行者畢竟是少數,只有統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更強的軍力,不然現在的軍隊,早晚要被淘汰,臣建議向大河聯盟招攬賢才,這事如果得到國舅的支持必然會馬到成功?!?
“陛下,也可模仿隆山派,建立戰修所和武道館,增強唐國實力。”
“可這戰修所和武道館由誰來建立?是唐國還是隆山?”
“可以向國舅爭取,由唐國自己建立。”
“臣附議!”
“好吧,我這就招國舅入宮!”
唐王要求的幫助,朱仁當然會答應。
但是對于戰修所和武道館,這是隆山派的特色,自然不能由唐國主導。
最終由朱仁促成隆山派對大唐的全面支持,也得到了書院同意。
隆山派開始將實修堂,戰修所,武道館三大分支向唐國輻射,建立三合一的實修總堂口,所有的人員必須受到總堂的管理,隆山派駐唐國實修總堂又要受到唐王領導,人才也會向唐國軍陣兩界輸入,加強大唐的實力。
而與此同時,為了更快的讓大唐得到人才,也讓大河聯盟過剩的人才增加一個出路,隆山派也會在門派內舉行大比,選拔人才推薦給大唐國。
實修堂選拔的人才進入唐國朝堂六部,戰修所選拔的軍官進入唐國軍部,武道館選拔的武道修行者進入刑部,清運司,監獄司等。
不少聚集在隆山派的修行者也聞風而動,紛紛加入。
隆山派也經過考核,大量吸收。
呆在大河聯盟待遇更好,但是這里除了修煉,沒有其他事做。
去唐國會有實際職務,更加被看重,更多的晉升機會,闖出一片基業的可能更大。
這才是現實的需求,不是每個人都會一股牛勁修煉到底。
在修行中,增加更多的經歷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幫助修行,想得通的人也很多。
朱仁是促成隆山派和大唐國合作的功臣,又是兩方的紐帶。
因此在合作中無可替代。
他又是唐國國舅,只能將重心放在唐國,隆山派的少掌門只能交還給朱柿。
朱仁開始擔任唐國實修總堂的堂主。
朱柿原本就是做了多年的少掌門,接任也很順利。
被唐國吸收了很多人才后,隆山派的位置也出現空缺。
大家又開始競爭這些崗位,為此各顯其能,幾乎什么辦法都想到了。
許多人開始串聯,賄賂,朱柿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大多不堪的人都被她劃掉,但是還有些不稱職的人摻了進來。
這些事的根源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