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決賽首戰結束之后,目前外界對于這場比賽的風評可謂一致稱贊。
因為隨著楊凡進入聯盟,目前聯盟正在向小球時代開始靠攏,各支球隊都效仿楊凡的執教理念,大量出手三分。
這讓聯盟的比賽節奏越打越快,進攻回合數更是每個賽季都在遞增。
截止到本賽季,全聯盟30支球隊的總進攻回合數已經比2005年多出1/3。
所以隨著小球時代的降臨,目前聯盟在身體對抗方面逐漸開始下降,最起碼與5年前的比賽相比,目前各支球隊在身體對抗上已經明顯收斂很多。
不過今年的總決賽第一場卻仿佛將球迷拉回到當年。
雖然馬刺與奇才之間并沒有肉搏式的身體對抗,但在馬刺最大程度限制奇才防守反擊和三分投射的情況下,這讓整場比賽都變得十分焦灼。
雙方的每一次得分都可謂是絞盡腦汁,就連保羅喬治都一次次的持球殺進內線,面對萊昂納德的防守想辦法去博取犯規,就是為了幫助奇才打開局面。
甚至更有媒體將今年這場總決賽G1評為NBA近十年以來最精彩的一場G1。
并且由于馬刺和奇才之間的差距十分微弱,所以這也讓今年的總決賽變得更加具有懸念。
總決賽第二場依然是在奇才主場進行開打,這場比賽一上來波波維奇就對陣容進行出了調整。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波波維奇將鄧肯擺在了五號位,然后在大前鋒的位置上開始使用具有三分投射的博瑞斯迪奧。
作為一名身高只有兩米零三,但實際上卻經常在四五號位搖擺的“法國魔術師”,迪奧在本賽季擁有38.5的三分命中率,并且還同時擁有出色的傳球策應。
所以波波維奇是希望迪奧出任能夠幫助其他人拉開空間,讓帕克等人更方便地將球打進內線。
畢竟奇才隊的防守實在是太過出色,單單利用擋拆,帕克已經很難獲得太多機會。
而斯普利特這個點面對姚明又打不出任何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波波維奇自然選擇將鄧肯提到五號位,然后用擁有投射能力的迪奧來為帕克等人拉開空間。
整個上半場,場上的局面十分焦灼,無論是奇才還是馬刺,都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將比分拉開。
哪怕保羅喬治在本場比賽的手感異常火熱,面對萊昂納德半場就轟下21分。
但在整體實力不分伯仲的馬刺面前,奇才半場只領先了馬刺隊三分結束比賽。
下半場回來以后,波波維奇吸取了上場比賽輸球的教訓,在第三節就開始對主力球員的出場時間進行把控。
很早就將主力球員拿下,以便于第四節保存更多的體力。
不過波波維奇明顯是小瞧了奇才,又或者說是過度高估自己的第二陣容。
當波波維奇開始將主力球員拿下,用第二陣容進行比賽時,奇才這邊依然在正常輪換,完全沒有體力方面的顧忌。
這也就導致奇才在第三節下半段反而是抓住機會,憑借湯普森和保羅喬治兩人的連續發炮,在三節結束時將領先優勢擴大到了9分。
看著場上這種局勢,波波維奇的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顯然,這種局面對于馬刺來說非常不利。
因為馬刺贏球靠的從來就是防守,所以馬刺雖然是聯盟頂級強隊,可整支球隊的得分能力卻很一般。
目前馬刺帶著9分的劣勢進入第四節,這對于追分能力一般的馬刺來說實在是有些糟糕。
尤其是面對奇才這支末節場均得分一枝獨秀的變態球隊,波波維奇感覺這場比賽有些危險。
最后一節,比分處于落后的馬斯明顯不在淡定,在進攻端開始大量進行擋拆,所有球員都積極進行跑動,就是為了尋找出最佳的投籃機會。
不過奇才這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