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守將韓威得知這件事,估計會自己抹脖子。
當初貞觀二年的時候,都督韓威輕騎覘賊,反身所敗,部分羌酋見風使舵,叛變倒戈,闊州刺史、諾州刺史舉州投降。可是后來韓威硬是在松州頑抗,生生守住了城關。這件事沒有徹底公開,就是為了大唐的顏面計。吐蕃這樣的強敵,跟他們當鄰居,可是大為的不妙啊!”
李靖也點點頭說“茂公說得沒錯,附國一亡,咱們大唐就要有好多地方跟吐蕃接壤。別看吐蕃對咱們大唐忌憚,可是從他對周邊小國,甚至是吐谷渾的態度來看,吐蕃的這位贊普也有吞并四海的志向啊!”
魏征什么都沒說,他覺得自己今天就是單純被太子叫來蹭飯的。涉及到外國的事情,軍方和房玄齡等人都有發言權,唯獨自己一問三不知。
看到了三反一贊同的“投票”,李承乾就知道,在吐蕃進攻附國這件事上,大唐是絕對不能袖手旁觀了。
“既如此,那稍后孤見一見這個吐蕃大相吧,莒公,稍后煩勞你領路了。”
唐儉拱拱手,才繼續吃飯。他知道,這一次估計吐蕃大相的打算要破產了,太子明顯想要阻止這件事的發生。
至于會不會影響和親,就不是他能猜到的結果了。
一頓飯吃完,房玄齡和魏征回了自己的官署,皇帝這次走得干脆,甚至沒有下令讓朝廷將奏折送去岐州,這樣一來,他們在處理政務的時候更要打起十二分的警惕才行。
而李績和李靖,則回家里繼續當宅男。
如今軍隊的軍權都被皇帝死死的拿在自己手中,以前一個將軍影響一衛的情況不見了,平時,只有軍司馬,才是真正擁有軍權的人物,大將軍想要重新獲得指揮權,需要在大戰發生的時候才行。除此以外的時間,他們也只能躲在宅子里,就連勛貴間的交流都盡可能的避免。畢竟皇帝做的太明顯了,他就是要絕對的中央集權,避免自己的事情再次出現。不想謀反,也只能接受了。
唐儉吃了不少,以至于走路都有點慢。
“殿下,吐蕃大相名為祿東贊,這段時間的交流,下官發現此人真的不愧是吐蕃的宰相人物,他的見識和心胸手段,完全不是那些小國的使節能夠媲美的。”
李承乾點了點頭,對祿東贊更好奇了。一個能讓敵對兩國聯姻成功的家伙,肯定是不缺智慧和手段的。
鴻臚寺的客舍里,依舊是人滿為患。
各國的使節其實總是絡繹不絕的,而且每一波都會在長安居住好久才會回去。其實這些人都是明目張膽住在大唐的探子,一茬茬的過來,都帶著監視大唐,并隨時準備給祖國報信的想法。
不過這些人肯定不能如愿,因為大唐得官場很嚴格,特別是對外作戰的時候,消息根本不會透露出朝堂之外。泄露消息這種事情,沒人敢干,沒抓住了可是真的會誅九族,而且沒人會覺得皇帝殘暴。私通外敵,凌遲處死都不為過!
就在鴻臚寺的上等客舍之一門外,李承乾見到了一隊吐蕃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