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也不會束手就擒,還請大人見諒,另我奉上五個自制大號水晶杯,以表寸心”
郭瑄看完劉延拓的信后,皺了皺眉頭。
“大人,怎么了”
巡按御史韓泰見郭瑄皺眉。
便上前問道。
郭瑄沒有搭話,而是打開了木盒。
一對晶瑩剔透,美輪美奐的玻璃杯子,出現在了郭瑄面前。
郭瑄拿起看了看,點了點頭。
“果然比西洋天方商人帶來的水晶杯更好啊,想不到這劉延拓盡然有如此才能,難得啊,這劉延拓也是個苦命人啊”
郭瑄放下水晶杯。
嘆息一聲,將劉延拓的信交給了吳彥銘等人。
眾人看了看后。
“難道大人想詔安”
韓泰上前問道。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況如今我廣東受風暴之災,如今還當以安民穩定為上,如果那劉延拓所言是事實,詔安又有何妨,只不過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不能只看信件就貿然決定,還得派人去探探虛實,要是有假,立刻派兵剿滅,若是真有苦衷,我自會為其主持公道”
郭瑄向眾人說道。
眼神不時的看向了水晶杯。
“既如此那就下官跑一趟吧,去南海衛城聽聽那劉延拓究竟意欲何為,刀兵還是不要妄動,畢竟地形有利于賊而不利于我,妄動刀兵,得不償失,何況我們也會落得不恤民情之嫌”
吳彥銘上前拜道。
“好,就辛苦吳知府跑一趟吧,記得,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
郭瑄輕輕額首稱是。
如今郭瑄其實也有些麻煩。
按理說明朝地方推行的是三司制度。
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
這三司便是明朝地方一省最高衙門。
而巡撫在明朝不同于后世清朝是常設機構。
在明朝,巡撫只是作為中央派駐。
一般都是有重大事物才安排巡撫。
同樣的道理還有總督。
就如郭瑄。
郭瑄被任命為廣東巡撫。
最關鍵是因為廣東受颶風影響。
多地百姓遭災。
所以需要郭瑄來提調,協調整個廣東諸事,以應對災情。
所以郭瑄才會成為廣東巡撫。
等賑災結束。
郭瑄的巡撫一職也就到頭了。
就該返回京師向吏部述職了。
所以對于劉延拓公然進攻縣城和衛城的舉動。
雖然郭瑄有些氣憤。
但如今廣東大部分事物都用來解決災情。
要是能好生安撫這些山民。
大事化小,也不是不可以。
更別說要是真如劉延拓所言。
郭瑄內心也有些氣憤。
雖然郭瑄和其他大明官員一樣。
對于這些黔首,山民并不看重。
但是郭瑄也知這些百姓需要好生安撫。
勸課農桑,如此才能維護地方穩定。
可是這陳權和蔣瓊盡然伙同洪泰清。
行此濫殺無辜之事。
要是真有其事,郭瑄如何能忍。
別忘了廣東吏治,也是郭瑄的職責之一啊。
當然要是此事是假。
郭瑄對劉延拓這些山民也不會手軟。
到時候等待劉延拓和山民的。
就是明朝大軍的征討。
吳彥銘領了郭瑄手令后。
立刻出城。
星夜往南海衛城而去。
沒過兩日。
吳彥銘到達南海衛城。
看著如今南海衛城的景象。
吳彥銘大吃一驚。
只見衛城城門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