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這是我們按照先生的要求打造的擺鐘各部件,還有一些部件正在打造中,等都打完完畢,我們便將其組合起來,如此擺鐘就算制成了”
曹健向劉延拓拜道。
“十月之前,能造好嗎”
劉延拓看了看桌上的器件,問道。
“擺鐘沒問題,這月底就可以造好,懷表因為需要手工打造,各器件也必須小型化,擒縱器還要專門打造,十月前或許有些困難,但我們盡量”
曹健向劉延拓拜道。
“好,我計劃成立鐘表廠,由你為廠長,你們在十月十五日前給我打造三座擺鐘和一個懷表,擺鐘要一個擺在桌子上的,兩個立地的,十月之后,你們遷往新鎮,擇地給我打造一個高兩丈的巨型擺鐘,用來給新鎮報時,新鎮擺鐘首先打造,其他各城也要分別打造,如此鄉親們就能準確計時了”
劉延拓向曹健說道。
“先生放心,我等絕不辜負先生所托”
曹健再拜道。
“不懂的可以來問我,人手不夠,就從科學院的速成班里募集就行,記得擺鐘我不管,但這懷表和望遠鏡一樣,屬于我們內部最高機密,任何人不得將其說出去,至少目前不可以”
劉延拓看了看曹健,曹健自然答應。
如今科學院除去年幼學子系統教學外。
工匠募集來后,也會到科學院速成班進行半年到一年的培訓。
才能正式進入各工廠。
這也是劉延拓沒有辦法的辦法。
人才實在太少,師資也不夠。
而劉延拓又想先打個堅實的基礎。
所以只能如此安排。
看著正在努力工作的眾多工匠。
劉延拓心中頗為欣慰。
雖然這些人比不了后世那些高級理工科學子和工程師。
但是通過劉延拓培訓后。
就目前的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
各種機器和物件的制造,打磨也還順利。
當然這還是因為機械原理簡單,簡單培訓指導后,在打造。
也不算太難。
這些工匠也能簡單理解。
要是弄復雜了,弄高級了。
這些工匠就不能理解了。
而復雜的,高級的機器機械。
劉延拓也就只能寄希望于那些學院和科學院中幾歲,十來歲的孩童了。
他們才是劉延拓真正的未來。
看著這些工匠。
劉延拓忽然想到了什么。
對啊,十月后我就要去臺灣。
之后又要北上京師順天府。
到時候最少也得明年四五月才能返回吧。
如果這個過程中,廣東,臺灣等地有事。
很難向在北京的自己稟報。
而如今自己的手下諸人。
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按照自己的方針執行沒問題。
要是變通就難了。
所以劉延拓還必須時刻了解各項工作發展。
隨時做出調整和指導。
而到時候關山阻隔。
又如何實時去指導工作呢。
劉延拓想了想,定了定神。
要不先弄個電報機出來。
有了電報機。
自己不就可以實時了解南方諸多情況。
隨時做出指揮調整了嗎。
劉延拓想了想,忽然靈光一現。
要不蒸汽機一起弄了。
弄個幾千,幾萬匹動力的肯定不可能。
但是弄個幾十,幾百匹的那問題不大。
先弄蒸汽機,在弄發電機,之后再弄電報機。
三種機械可以同時進行,并不沖突。
關鍵還是人手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