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大儒,士林領袖,早年也在南京翰林當過學士,編修的人物。
整個廣州都知道,高文彬雖然在學院教書育人,但從不隨意收取弟子。
其在廣州任教十多年,也就收了三個弟子而已。
劉延拓是第四個。
所以高文彬要收劉延拓為弟子,這個消息足夠讓整個廣州士林地震了。
更別說劉延拓在吳彥銘的安排下,成功參加本次鄉(xiāng)試。
這種走后門的舉動,同樣讓那些參加鄉(xiāng)試的秀才,生員,童生們不瞞。
更重要的是,劉延拓居然被高文彬,張桐二人親點解元。
為鄉(xiāng)試第一。
這讓這些學子,秀才,士林包括那些自詡為書香門第的人,如何能忍。
不過劉延拓對比可一點都不擔心。
反正事情是吳彥銘和高文彬等人弄出來的。
這倆人一個是廣州知府,一個是廣州士林領袖。
要么什么也不做,既然他們做了,那么他們一定能有解決之法。
否則這不是弄費自己的名望嗎。
于是作為整個事件的核心,劉延拓反而很灑脫。
全身心呆在家中,打造鐘表,蒸汽機,電報機等事。
“可是此事關系夫君聲望,夫君不能坐視不理啊”
沈瑤蓮皺了皺眉頭。
“夫人放心吧……”
劉延拓還未說完,三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工匠費駿,尹觀,馬成,拿著幾個木盒走進了書房。
“稟先生,這是我們打造的擺在桌子上的擺鐘,另有一立地的擺鐘,正在東廂房內(nèi)的房中,這個木盒是懷表,請先生過目”
費駿拿出了擺鐘和懷表,交給了劉延拓。
劉延拓拿起看了看后,大喜。
懷表和擺鐘有三個指針。
秒針,分針和時辰針。
原本劉延拓還打算弄出時刻針,但是思考再三后,還是決定只保留三個指針足以。
秒針一圈六十秒,分針走一圈六十分,時辰針走一圈六個時辰。
如此兩圈就是一天十二個時辰了。
至于時刻,按十五分鐘為一刻,便可準確認知。
“夫君,這便是擺鐘和懷表”
沈瑤蓮看了看桌子上的擺鐘,又看了看劉延拓手中的懷表,問道。
“正是,夫人請看,這跟短的是時辰針,一圈六個時辰,兩圈就是十二個時辰,上面也有刻度和標識,還有這個是分針,這個是秒針,秒針會一直走,秒針走一圈六十秒為一分鐘,十五分鐘為一刻,六十分鐘為半個時辰,一百二十分鐘為一個時辰,這表盤外有數(shù)字標識,表盤內(nèi)則是十二個時辰如此便可清晰計時了”
劉延拓向沈瑤蓮介紹著。
“這果然精巧,難怪夫君要全身心的去打造”
沈瑤蓮拿過懷表,細細看了看。
懷表帶有表蓋,可以蓋住,另外懷表還有一條銀鏈子,可以掛在肩膀上。
當然也可以弄成表帶,帶在手上。
非常方便。
“蒸汽機,電報機,發(fā)電機,蓄電池弄好了嗎”
劉延拓看了看三人問道。
“稟先生,蓄電池并沒有太大問題,我們已經(jīng)打造完畢,發(fā)電機我們已經(jīng)打造出轉子和定子,如今正在總裝,蒸汽機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打水實驗,成功將水井內(nèi)的水打出,正在按照先生給的圖紙,一邊學習,一邊打造,至于電報機,我們到是打造了兩臺先生所給的有線電報機,而無線電報機,各電路元件我們也在學習,打造,想不久便能成功,唯一問題便是銅線,銅沒問題,但是銅線需要純銅,這工藝太復雜,而且耗損太重,一斤銅只能獲得一克純銅,再加上杜仲膠限制,所以我們最多只能弄出三組電報機,發(fā)電機和蓄電池,要在弄第四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