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成獻和郭敏汝所言非虛。
而且如今在廣州城內如這二人的情況的人,足以成百上千計。
要是放大到整個廣東呢,放大到整個大明呢。
那基數之大,足可讓劉延拓想想都覺得可怕。
這些考不上科舉的人,可都是寶貝啊。
當然這種考不上科舉的肯定有那種濫竽充數,能力欠佳的人。
但是不排除也有大才能的人吧。
而這不正是劉延拓的人才庫嗎。
如今劉延拓所遇到的問題是。
自己培養的人才沒有。
山民之中或許有大才,劉延拓也讓各里長在做事的時候多多留意舉薦。
然而目前還沒有真正的人才出現。
有的要么是如里長們一樣中規中矩,按部就班。
要么就是做一個掌柜,賬房先生,商行,錢莊和股票交易所店伙計和劉延拓自創的經理人一類的人才。
這些人也只是劉延拓暫時放在這些位置上的。
只能說是剛剛合用,能夠一用而已。
要想讓他們更進一步,那是難為他們了。
而孩童還太小,怎么也得十幾二十多年才能用上吧。
最少的也得幾年光景吧。
所以如今也只能夠從大明內部發掘一些人才來頂一段時間。
畢竟劉延拓已經開始在臺灣立足。
以后向呂宋,南洋,西洋,東洋,美洲等地進軍。
這管理,治理的人才所需要的簡直就是海量。
而人才也是限制劉延拓更進一步的關鍵。
更別說劉延拓不僅缺管理,治理人才。
出謀劃策的軍師也缺。
而這那才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
……
……
“拜見建德兄”
虞成獻和郭敏汝二人被引入后堂后,向劉延拓拜道。
“二位學兄坐吧”
劉延拓揮了揮手,二人一拜后,在一邊坐下。
“我有一事不明,還請二位學兄能夠解惑”
劉延拓見二人坐下后,便問道。
“建德兄請說”
虞成獻拜道。
“觀二位學兄的過往,雖早得童生,然確連秀才也未考中,后便屢屢參加鄉試而不中,如此為何不橫下一條心,考一秀才,如此也可解家中燃眉之急啊”
劉延拓問道。
“不瞞建德兄,我等家中一無土地,二無門路,就算考中秀才,也不能改變家中現實,故而我等才選擇考取舉人,如此我等才能有機會繼續考取進士入仕”
郭敏汝向劉延拓拜道。
劉延拓聽后,點了點頭。
看來這兩人一心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啊。
也不知道其能力如何。
劉延拓心中想了想。
“我到愿意相助,只不過我不知該如何相助你等,而且我對你等才學品行不慎了解,又讓我如何相助乎”
劉延拓問道。
“建德兄不必擔心,我二人也非無理取鬧之輩,我等只需建德兄建德兄借我等些許銀錢,待我等考取舉子后,必然相還,且我二人才學雖比不了建德兄,然也非泛泛,還請建德兄放心”
虞成獻也拜道。
待虞成獻說完,劉延拓一聽心下一緊。
這怎么說著說著,就開始借錢了啊。
忽然劉延拓覺得事有不妥。
細細想了想。
這二人雖然受累家庭,然要是真有真才實學,也不至于幾次都沒有考過吧。
而且就算真考不過。
以其能夠考一二等的成績。
努努力,考一秀才問題不大吧。
為何要報著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