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出新鎮向東。
沿著惠州外海,不久便到達南澳山。
因這次工廠也會同期搬遷至臺灣。
再加上新鎮十萬人先期前往臺灣安置。
還有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
豬牛,雞鴨等家禽。
以及負責護衛的第二艦隊。
所以劉延拓的船隊非常大。
足足有兩百多艏。
當然十萬人不會一次性運往臺灣。
從新鎮到虎頭城只要順利,基本十天便可到達。
二十日便可跑一個來回。
就算有所延遲。
最多也就是一個月。
先期有兩三萬人跟著劉延拓前往臺灣。
之后劉延拓會加大運力。
集中個百艏船,一次保證五萬人的運輸。
如此明年一月初。
這十萬人便會全部運完。
之后便會開始從南澳山和海壇山向臺灣移民了。
南澳山到臺灣稍遠,要六七日才能到達。
海壇山便要近許多。
大約兩三日便可到達。
如此劉延拓計劃從南澳山向臺灣一月一次六到七萬人,廣東百萬也就一年多的時間便可完成。
而福建百萬人因拒絕近。
自然不需要這么久。
只不過從各地陸續到達南澳山和海壇山,所需時間就不止了。
當然還有這些山民,逃戶愿不愿意遷的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劉延拓只要派人去現身說法即可。
反正時間還長。
慢慢移民不遲。
站在船頭。
看著眼前龐大的艦隊。
劉延拓心中躊躇滿志。
兩百艏船。
除去一百多艏負責運輸外。
還有一百艏是第二艦隊剛剛接收的改造型火炮廣船。
第二艦隊除去護航船隊外。
等到達臺灣后。
會接替第一艦隊護衛,守衛臺灣的海防。
而第一艦隊會返回新鎮。
開始接收火炮船進行訓練,編練。
等第一艦隊編練結束后。
劉延拓目前的海軍各部便全部編練完成。
是時候出去練練了。
站在甲板上。
劉延拓拍了拍甲板兩側的火炮。
心中如滾滾波濤,洶涌澎湃。
而對劉延拓給自己船隊裝備火炮。
也沖擊著張儀獻,鄭源興等人的認知。
雖然鄭源興等人早早便來到新鎮。
但是對于新鎮的認知。
鄭源興等人并不完全知道。
這次鄭源興算是大開眼界了。
那蒸汽機,那船廠內的大型海船。
還有這船上的火炮。
忽然鄭源興等人知道了為何劉延拓能夠以極少數人,在短時間內便攻破衛城和縣城的原因。
這可不止是奇襲啊。
而這些火炮戰船,對張儀獻等人的沖擊更大。
張儀獻等人對火器并不陌生。
大明神機營就是專門的火器部隊。
而且大明各軍并不只有神機營配備了火器。
各地衛所,邊鎮都裝備了為數不等的火器。
其中碗口銃,霹靂炮,手把口,神槍,三眼銃,盞口炮,一窩蜂。
都是明軍所熟知,并大規模列裝的火器。
碗口銃和盞口銃是一種火炮。
樣式和后來的虎蹲炮類似。
霹靂炮,三眼銃,手把口則是一種手銃。
神槍和一窩蜂則是利用火藥的動能將弓箭射擊出去的火器。
這些張儀獻等人也算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