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大統領,從臺灣北上一共有兩條路,一條是走海路,沿琉球到日本,經朝鮮到遼東,最后到達大姑口,天津到通州,另外便是由長江口入長江,經運河北上通州,就安全看,走運河自然是最為妥當的”
謝泱向劉延拓拜道。
如今隨著臺灣穩定。
劉延拓自然已經自成一派。
在叫老板已經不妥當了。
除去山民們繼續叫劉延拓先生外。
謝泱等人都紛紛改口。
按理說眾人應該稱主公。
但是劉延拓思來想去,想出了大統領這個稱呼。
于是眾人便改口叫劉延拓大統領。
劉延拓聽謝泱說后。
皺了皺眉頭。
從保險角度看,走內河運河自然最為妥當。
海路畢竟風大浪急。
而且海路還要通過日本的九州和朝鮮。
路途不僅遙遠,還有不確定因素。
所以目前看最好的方法就是從長江經大運河北上通州最佳。
而且走運河,劉延拓還可以順便四處游玩一番。
看上去也不錯。
當然走琉球北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雖然耗時要長。
但是現在出發,并不耽誤會試的時辰。
而且劉延拓也可因此將貿易向日本,朝鮮擴展。
只不過如今劉延拓還需要逐步發育。
在沒有強大軍力支撐前。
劉延拓還不能向日本朝鮮進發。
否則必將受制于人。
就如如今,雖然劉延拓已經擴展到了廣東,廣西,福建,交趾等地。
還據有了臺灣。
也準備向浙江發展。
但沒有完成移民,沒有具備完整的實力。
劉延拓不可能在一步發展。
也就是如今已經接近瓶頸了。
劉延拓想了想,又看了看眾人。
“難道就沒有別的路了嗎”
劉延拓問道。
眾人聽后,面面相覷。
除去這兩條路,還有哪條路可走啊。
“稟先生,目前只有這兩條路,而且走運河更為妥當,畢竟日本朝鮮情況不明,故而暫不要去招惹為妥”
曹宇也拜道。
“只是我們占據臺灣,南面的南洋諸國暫且不論,琉球,日本,朝鮮三地早晚也會知曉,未來和他們競爭也是早晚的事”
劉延拓聽后,說道。
“稟大統領,如此我們更不要現在去招惹他們,等我們移民成功,臺灣開發完畢,護衛軍訓練,編練完成,在向三國進發不遲,何況如今大統領主要是進京,還是走運河更好啊”
張儀獻上前拜道。
“那我為何不走南直隸,山東沿海北上呢,運河雖好,但是不能容納更多船只,未來我們要向北方發展,早晚也需要一條妥善的航路,如今趁此時機,勘察一番有何不可”
劉延拓看了看眾人,問道。
“稟大統領,此路雖然也行,但是沿途暗礁,島嶼眾多,航道淺陋,至今也無太多船只走此路,還請大統領三思啊”
羅萬春上前拜道。
劉延拓聽后,心中頓了頓。
其實自古以來,特別是隋煬帝挖掘通濟渠和永濟渠,溝通了大運河后。
河運和海運就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爭斗焦點。
除去地方士紳,豪強因運河而發家,致富阻攔海運外。
海路兇險,暗礁,風浪等都給海運蒙上了陰影。
再加上華夏自古以來都是農耕文明,對于海洋有一種天然的敬畏。
所以無論是朝廷上下,歷朝歷代還是地方豪強士紳。
都會選擇化重金疏浚,治理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