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州之地近幾年來一片欣欣向榮,突然間更換中書令,臺下官員疑惑不已,紛紛將目光注視向臺上。
只見一個年方十四風華正茂的少年緩緩走上臺開口道“日后還望大家與我一起同心攜力,讓三州之地的百姓能夠吃飽飯。”
宇文浩沒有慷慨陳詞,簡單話語之下卻讓臺下眾人心中一緊。
眾人聽到宇文浩的言語,慌忙作揖道“屬下人等躹躬盡瘁,死而后已。”
宇文浩看著眼前的情景,心中暗暗滿意,清了清嗓子恩威并施道“我前段時間游歷齊國,發現如今齊國境內混亂不堪,百姓爭相涌入我廣陵三州,現各州府縣傳下令去,流民愿意落戶我廣陵三州的,和當地百姓享同等政策。另外近期會頒下新政,陰奉陽違者斬!”
當天晚上宇文盛書房之中“父親,如今武帝登基三年,北周安定,伐齊之事恐會再次提起日程,父親雖偏安一方,但亂世之中想獨善其身卻也不現實,父親還應早做打算。”
“前幾日我已接到武帝密令,讓我緊防南陳和梁朝動靜,想來即將再次伐齊。”
“當真伐齊述兒你便到戰場走一遭,帶兵十數年,如今也該讓為父看看成果了!”宇文盛對旁邊和自己有六分相似的少年道。
“孩兒定當征戰沙場,建功立業,不為父親丟臉。”宇文述回道。
“大哥,戰場之上刀兵無眼,你切莫陷入敵軍之中,小弟此次回家帶回了一塊深海寒鐵,你鑄成兵刃和護心鏡以做防身之用。”宇文浩道。
“浩兒若我朝真興師伐齊,你看結果如何?”宇文盛知道小兒子得到了“仙人”傳承,如今征詢起了宇文浩的意見道。
“父親如今齊國昏君當道,民不潦生,我北周武帝若以正義之師伐齊,不出意外當有九層勝算。”宇文浩回道。
“那若刀兵再起,廣陵該如何自處?”
“父親只怕心中已經有所決斷了吧?”宇文浩不答反問道。
“沒有太祖便沒有我的今天,述兒、浩兒你們記住縱有千萬般謀劃,但心中必須時刻謹記,要忠于北周。”宇文盛知道自己的小兒子機智如妖,此時不忘告誡道。
“孩兒謹遵父親教誨。”宇文述兄弟二人齊道。
……
父子三人在書房聊至深夜才結束,期間有說國事,亦有父子兄弟之情。
第二天一早,新上任中書令頒下新政,對三州百姓登記造冊,對于新涌入的人口同等對待, 有饑寒交迫者,可先到官府領取救濟糧。
當天中書令下文,各州府設糧倉,廣囤糧草,同時將流民政策公布天下,可謂新宮上任燒了三把火。
宇文盛父子三人每天早出晚歸,武青婉陪在康寧氏身邊,康寧氏臉上的笑容都多了很多,看著母親的笑容,宇文浩也暗自開心。
公元575年7月長安傳來諭令,武帝宇文邕御駕親征,率大軍十五萬。
宇文盛坐陣后方是為后方三軍元帥,另著楊堅、薛迥、李穆等率軍分道并進,北周正式伐齊。
令諭傳來宇文盛命宇文述為先鋒,率軍一萬北上與宇文邕會合,協助伐齊,并親自書信一封交由武帝親啟,同時安排軍隊鎮守南方防止陳國有機可趁。
宇文述出征前夜,宇文浩偷偷進了其房間“大哥你此去一定萬分小心,我宇文家雖忠軍愛國,但卻不能迂腐,你此行雖頗順利但若事有不可為,不要逞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宇文述從小便知道自己這個弟弟機靈的很,當時便點了點頭應了下來。
宇文述的到來讓武帝對宇文盛欲加信任,為盡量保其周全,特安排宇文述護衛中軍。
同時武帝采納宇文盛的建議,全軍進入齊國對待百姓秋毫無犯,一時間捷報頻頻傳來。
宇文盛平日對宇文述異常嚴厲,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