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回復楊堅,祭天之日我必至。”聽老者回答,那送信之人便即離去。
長安城外水泄不通,楊堅下令于長安城南修建祭天壇,楊林率十萬大軍親自鎮守,各大士族,教派登記造冊,方可派代表入內。
在楊堅要求下,凡是過百邑的仕族,教派過百人者皆需二月前到達長安,如今南北一統,大隋聲望鼎盛,天下諸侯莫不敢輕視。
小勢力只得駐扎在長安城外,大勢力則進入長安城中先行拜見楊堅。
長安城大門處不時有貴族到來,晉王楊廣、山西李家、幽州獨孤家紛紛進城,隊伍聲勢浩大便是守門兵士也敬畏三分。
只見那楊廣身騎栆紅駿馬,身旁武青婉跨下白馬,頭帶高冠,身穿白衣,手持扶塵。二人好一副金童玉女打扮。
楊廣得封晉廣,在長安城中跨馬而行,志得意滿,武青婉則是頻頻看向左右,志得意滿。
李家進城則甚為低調,太師李蔚下了馬車,身邊一青年人扶著下了馬車。
李蔚抬頭看著雄偉的長安城墻,向一邊的青年囑咐道“淵兒,此生切記不可與陛下為敵。”
想到楊堅的深不可測,李蔚不知有意無意,進城的身體都有此佝僂。
獨孤一家如今坐陣北方幽州,可謂獨霸一方,獨孤善身居長安為輔政大臣,身為國丈獨孤信更是手握實權,一行進城馬車開路聲勢浩大。
長安城皇宮之中,楊廣到來,太子楊勇設宴,為其接風洗塵,見到楊廣身旁的武青婉,楊勇面露曖色道“二弟真是好眼光,不知姑娘是何出身?”
聽到楊勇的問話,武青婉端坐于臺前并未答話,楊廣忙開口道“大哥誤會了,此乃父皇親封女太常,主南方祭祀之儀。”
聽到楊廣的回答,楊勇也不以為意,眼神中充滿不信,也未再多言,而是招來了歌姬舞姬,除了太子妃外楊勇居然又招來一位偏妃。
見到眼前的大哥沉迷女色,如此不成氣侯,楊廣心中冷笑,武青婉眼中也閃過一絲譏色,楊廣并未多留,草草吃了飯便即拜別楊勇告辭離去。
武青婉回到驛館,畫脈脈主見其微帶酒氣,擔心不已,忙開口道“家主日后出行,還是帶我同行以防不測。”
聽到畫脈脈主的回答,武青婉微微一笑道“師姑放心,婉兒省得。”
皇宮深處,楊堅盤膝而坐,雙手之上龍形真氣游走,栩栩如生,與皇宮之上的龍脈之氣遙相呼應,其身上帝王之威欲盛。
公元589年二月;長安城中再次來了數位貴客,佛門之中棲霞寺、皇極寺主持在前不阿與二人并行,身后近百人,一齊進入了長安。
北天師道之主;張騰瀚、張萬坤三人在前,身后亦跟了百人,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北天師道中央居然有一輛,行走間毫無聲響,眾人護著駛入了長安城。
東方一群儒生打扮,司徒劍單人獨劍,一人率眾進入了長安,眾人聲上浩然之氣直沖天地。
眾人剛進城,便迎到楊堅的旨意,佛道儒三門紛紛進宮面圣。
論道大會之上五大勢力之一的荊蜀聯盟則是消聲匿跡,當日見識到了宇文浩的天威,回歸之后各勢力便開始封山,荊蜀聯盟無聲無息間便已瓦解。
便是此番祭天大典也沒有勢力前來參加,荊蜀之地徹底退出了此番爭鋒。
皇宮之中,楊堅設下素宴,三教代表俱在邀請之列,那北天師道不知何時多了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
居然坐于楊堅之側楊勇、楊廣、武青婉三人也在席間,楊堅身為帝王面對眾人毫無架子,舉杯道“此番祭天大典不容有失,天下百廢待興,還望諸家成全。”
見到楊堅主動舉杯,眾人不敢怠慢,匆匆飲下了杯中之酒。
此番過后,我答應佛門重修祖庭,并修佛寺千座,以供佛門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