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藕芽。
又過數日,南方的雨水絲毫沒有停下來意思,眼看便要到芒種,南方的季風氣候,梅雨季節一到,必然雨水更豐,宇文浩料定今年必發洪水。
想到此處,宇文浩傳下話,吩咐各地貴族組織百姓找低洼處埋上藕芽,挖通河渠。
蘇州百姓自從有了自己的土地,無不對新的牧主大人感恩戴德,宇文浩頒下的法令百姓也不問為何,紛紛照做。
數日雨水,南方早已溝滿渠平,稍加引導一個個低洼中便灌滿了水,各貴族將藕芽發下,讓百姓于低洼處,溝渠中種下。
轉眼間連下近月余的大雨,大隋各地都慢慢開始積水,北方旱地農作物早已被淹死顆粒無收。
蘇州城中百姓冒雨,忙著將稻秧插入田中,家家戶戶一副繁忙的場景。
稻秧入田沒多久,雨水終于停止,芒種已過,天氣轉熱,整個南方大地仿佛蒸籠一般,雨后雜草瘋長,各溝渠低洼處卻多了一抹翠綠。
溫度迅速升高,百姓們正興奮時,平靜的夏日又開始了雨季,夏天的雨和春天不同,那雨又急又猛。
這一次的雨來的太急,沒幾天便沒過了稻秧,蘇州百姓個個焚香祈禱,雨水絲毫不見停歇。
高溫加暴雨,沒多久整個江南便是白茫茫一片,稻秧發黃隨即徹底爛掉,整個蘇州仿佛在一片汪洋之中。
各地貴族紛紛上表宇文浩,詳述各自地區的洪水情況,宇文浩聽后著令各地于高山處修建糧倉,以軍隊把守。
百姓也舉家搬到高處,前番豐收,此時洪災初至,百姓各自還有余糧。紛紛舉家進入了貴族指定的宿民營中。,
受洪水影響,這一季的稻子已然顆粒無收,百姓的余糧雖然省吃儉用,但也已不多。
為了共渡難關,宇文浩下令各貴族開粥場救濟百姓,此時整個南方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奏表傳到江都,成山一般堆在楊廣案頭。
總領南方的楊廣此時也是急的團團轉,整個南方大地洪水肆虐,各地百姓餓殍遍野,非一地之禍。
看向成山一般的奏表,楊廣頭大,同時心中疑惑,這些表中居然沒有一張是蘇州傳來的,想到楊破軍乃是一介武將,楊廣不由擔心。其無法處理這洪災事件。
想到此處,楊廣忙召來張萬里,令其快馬趕往楊州城一看究竟。
如今整個江南都是白茫茫一片,蘇州地界也不例外,張萬里行到蘇州,見很多村落已無人煙,復前行,所有村莊都是毫無人煙。
張萬里大驚,忙向蘇州城趕去,蘇州城地處高處,此時并未招災,張萬里進入城中發現城中百姓雖面色凝重,但卻無饑色。
而且城中人來人往,異常熱鬧,張萬里大奇,直奔牧主府而去。
及至府中見到宇文浩,抱拳道“見過楊將軍。”
看向來人,宇文浩道“原來是張軍師。不知將軍所來何事?”
“將軍如今南方大災,我一路走來,蘇州城十室九空,這是何故?”聽到張萬里的問話,宇文浩稍一琢磨已經明白前因后果。
當即開口道“蘇州百姓都被我集中到了各城池與高地之上。”
聽到宇文浩的回答,張萬里奇道“如今南方各地都在鬧饑荒,你蘇州城為何沒有上奏?”
“蘇州城尚有余糧,還能堅持月余,本將這才沒有上奏。”宇文浩說完,引著張萬里向宿民營而去。
及至營前,張萬里見到宿民營中百姓挨挨擠擠,相互之間甚至還在聊天,雖偶有愁容,但整體看情況比之金陵還要好一些。見到此景,張萬里告辭匆匆離開了蘇州。
見到楊破軍到宿民營,一名貴族匆匆走來向宇文浩道“牧主大人,如今梅雨雖將要過去,但庫中余糧已經不多,要挨過這一季估計很難,還請大人示下。”
聽到來人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