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坤一行到達太原之后并未冒進反而在城外一處道觀之中住了下來,一是看看太原李家的反應,二來張萬坤也在等待楊廣的回復。
傳詔太監回洛陽之后俱實將張萬坤之言上奏,對于李家的舉動楊廣雖然昏庸,但也無法容忍,當即要下令韓擒虎率軍前往剿滅。
朝堂之上楊素諫言道:“陛下那李家世代忠良,陛下不可因一面之詞便定其罪責,不若讓九龍衛統領率一隊九龍護衛統兵一萬巡視天下,也好震懾天下人心。”
聽到楊素之言,楊廣暗覺有理,當即開口道:“太傅之言大善,此事便由太傅主持,不可墜了我大軍威名。”
楊素自傷了道基便一心為政,如今其欲顯衰老,楊廣平日對其也是尊敬有加,朝堂之上有楊素主持,外面有楊林征戰,天下士族一時不敢輕舉妄動。
楊素得楊廣之令找到了楊宇,二人商議加之宇文化及主動請纓,最終由宇文化及領兵巡視天下。
軍營之中宇文浩化名武凱,到了洛陽之后其對洛陽城的運勢便已明晰,當年自己觸發了楊廣斷尾之相的天命,龍脈被阿蠻以身化道截為了兩斷。
后來楊素以自身文脈為支撐,這才免去一難,如今不知為何,在宇文浩的感知中那龍脈居然融為了一體。
今日楊素到九龍衛中傳楊廣詔令,宇文浩遠遠一看,那楊素道基居然破碎,如今氣血大失已垂垂老矣。
進入洛陽之后宇文浩便察覺到洛陽地氣被人攪亂,細一思量,應該是那王生所為。
宇文化及接了詔令也不拖拉,當即召集九龍衛,準備出發,宇文浩言及大軍巡視天下,難免有個病痛,自己欲從軍隨行。
不知為何,對于眼前這位姓武的軍醫,宇文化及有著莫名的親近,當即也未所對,眾人收拾行裝,不日點齊大軍便離開了洛陽。
宇文化及如今乃是楊廣御封的正三品威武侯,又手持楊廣詔令有生殺大權,所過之處各士族為之一清。
太原城外轉眼已過半月,此時城中道觀歷時半年已經修建完工,張萬坤并未等到楊廣回信,也不準備繼續等待,召集眾人便欲前往太原問責。
李淵回到太原之后,自然知道北天師道如今已至,只是半月時間那道門眾人并無動靜,李淵索性率人前往城外請眾人入城。
張萬坤等人剛出了太原,便見李淵李蔚在前,率太原各士族迎面趕了上來,見到張萬坤的動作,李淵目光一閃上前見了一禮道:“坤宇侯大駕光臨,我身為東道主如今已準備妥當特來請侯爺入住。”
聽到李淵言語,張萬坤眼露笑意開口道:“本侯聽聞太原大興土木修建了一座道觀,特與北天師道之主起前來觀禮,不知牧主大人可曾歡迎?”
聽到張萬坤的問話,李淵打了個哈哈道:“侯爺還是隨我入城,我太原雖然貧瘠但是也一定好酒好菜招待諸位。”
聽到李淵左右而顧其他,張萬坤也不追問,與其一道向城內走去,李家在牧主府擺下了宴席,道門眾人也不客氣。
上道張騰遠,張萬坤,李淵,李蔚等人坐在一桌,初時眾人堆杯換盞,看著氛圍和諧,但眾人言語卻暗藏兇意。
“李老太師,如今李家牧守太原,不知心中可有怨意?”席間張萬坤開口道。
李蔚乃是前朝太師,如今卻被張萬坤如此稱呼,當即開口道:“蒙先帝看重,我李家子弟自當一心為國,只是坤宇侯如今不在朝中,陛下不知是否有異議?”
“我北天師道乃是國教,先帝早有詔令入了道籍的門人便非百姓,享國家俸祿,我身在道中便是為國效力,大人何故出此錯言。”張萬坤言語之間開始有些咄咄逼人起來。
說到此處張萬坤起身端了杯酒向李淵二人敬道:“前番我聽聞太原大興土木修建道觀,心中甚是欣慰,特攜北方道門前來觀禮,不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