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道廟開了三日,當地百姓絡繹不絕,紅塵俗世袁天罡夫婦也不想呆,兩人帶著李玄霸找到了李淵,三人拜辭,進入了太原城外的太山之中。
李淵派人在山頂處修建了一座小觀,以供三人居住,袁天罡親筆在上面提字——昊天。平日間許晚茹在山中修習陣道,袁天罡不修武道,每日白天教導李玄霸,晚上夜觀天像。
與此同時韋城之中率眾上山落草的瞿讓慢慢發展狀大,發展了數萬人馬,時值北方天災人禍民不聊生,瞿讓、徐世勛、單雄信等人一路沖殺,一連攻下了商丘、從梁等郡縣,繳獲了大量的物資,闖下了諾大的名氣。
瓦崗之名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名聲大噪,王伯當、尤通、王宣等好漢紛紛來投。如此大的動作也引起了楊廣的重視。
廟堂之上楊廣開口道:“如今河南山東等地暴民做亂,不知哪位卿家可為本帝平亂?”
聽到楊廣的問話,下方半天無人言語,最終一諫臣上前道:“臣下認為派一隊九龍護衛,率軍一萬足以平亂。”
聽了那人建議,楊廣搖了搖頭道:“如今威武侯巡視天下,九龍衛不可再離開洛陽,莫非再無良將?”
河南等地形式復雜,又沒什么油水,一眾士族都不想出力,大家左右觀望,許久無人上前。
最終司徒劍開口道:“陛下何不派人征召天下諸侯剿賊,既可看天下諸侯有何異心,又可平定天下,一舉兩得。”
聽到司徒劍言語,楊廣連連點頭,開口道:“傳本王詔令,天下士族就近平亂,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大殿之上如今楊素垂垂老矣,王生將目光看向了司徒劍,心中盤算,如今楊廣科舉興教,雖然為政殘酷,但卻頗得天下讀書人之心。
這司徒劍身為儒門領袖,在朝中如今可謂擁簇者頗多。但天下士族卻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如今司徒劍之言,可謂再次得罪了天下士族。
王生不由心生一計,準備除去這個阻礙,如今九龍大陣受損,楊素被廢,龍脈已與自己道意融為一體,若除去司徒劍,假以時日這天下氣運便唾手可得。
當天散朝,果然眾士族紛紛聚集,眾人對司徒劍之言頗有意見,儒門只憑一張利嘴,便想調動天下士族,簡直不知死活。
王生回通天觀后,召來了王盛國道:“你讓人在士族之間傳出話去,就說那司徒劍妄圖以儒家取代天下士族的統治,其心可誅。”
通天觀受楊廣恩寵,多年來深受洛陽士族喜愛,通天觀背后乃是四大隱族,不算王生,尚有王盛國這位宗師,半步宗師更是傲視天下。
沒多久在洛陽士族之中,儒門要取代士族子弟的傳言遍已四散,儒門自是得到了消息,如今儒門之人多是諫臣與無關的閑職,實權只有司徒劍一人。
大司徒府中,一名儒生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了司徒府:“大人,如今洛陽士族說我儒門結黨營私,其心可誅,大人不可不問啊!”
聽到來人言語,司徒劍不急不徐道:“我儒門可有黨羽?”
來人道:“君子不黨,吾等自是清白,正是因此我才著急前來稟報大人。”
聽到來人言語,司徒劍搖了搖頭道:“吾養吾浩然之氣,便有奸邪小人,吾等坦蕩又有何懼。”
司徒劍卻不知,為帝都最忌謀反結黨營私,楊廣當年隱忍十余年。便是親兄弟尚不放過,其若聽到流言,必對司徒劍生起猜疑之心。
司徒劍非是不通權謀,只是其不屑,身為儒門當世大成都,浩然劍罡的傳人,司徒劍做事做人都是坦坦蕩,任何魑魅魍魎都只會是其劍下亡魂。
楊廣令諭傳遍天下之后,各士族舉動各異,除了楊家嫡系,與一些外戚之外,多數士族都在觀望,但太原李家接到令諭之后,當即便點兵橫掃而出。
山西地界各大士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