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智戰(zhàn)來到御書房里,李世民還沒有到,應該是去換衣服去了,馮智戰(zhàn)讓小太監(jiān)給自己送一壺水以及一些糕點過來,蹲在門檻上吃喝,這一場朝堂的較量,對自己的耗損還是挺大的,趕緊補充點能量,不然一會李世民又要問自己半天,不得把自己餓死啊。
馮智戰(zhàn)被人從背后踢了一腳,站起身剛要罵娘,一看是李世民,尷尬地笑笑,指指自己手上的糕點,自己蹲在這里吃東西,確實有點傷風景了,之前應該沒有那個大臣敢這樣吧。
“臭小子,能不能學好點,你不看看你自己這樣子到底像啥,傳出去不怕被人笑話,說你沒有教養(yǎng)吧,偏偏才情過人,口才更是一流,連魏征這樣的老頑固都被你罵得啞口無言,剛剛在大殿上的時候,我看你有意猶未盡之意,跟朕說說,朕在治理國家以及對待鄰國上應該怎么做?”
“陛下,這種國家大事您應該問房相他們,問我一個毛頭小子算啥。”
“別廢話,朕問你你就說,這是正式的奏對,有史官記載的。”
啥玩意,還要記載在史冊,這是莫大的榮幸,同時壓力也很大,自己要是亂說,搞不好就遺臭萬年了,馮智戰(zhàn)將最后一塊糕點吃下,定了定心神。
“陛下,這記載史冊就算了吧,我就胡亂一說,您就這么聽著,采不采納都無所謂,你把排面搞得那么大,臣的壓力很大啊。”
“你先說,要是說得好,朕就讓你的名字與朕一起流傳千古,要是說得不好,朕就把它刪了。”
這不扯淡嗎,正式的奏對那是說刪就能刪的,純屬哄騙小孩子,馮智戰(zhàn)心里明白但也不敢說出來,想了想說道:“行吧,那臣就說說,臣先聲明,接下來的話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不喜請忽略,這句話一定要記下。”
“好好,起居官將他的聲明記下,你現在可以說了吧?”
“是,陛下,臣的策略總結起來就四個字“內王外霸”,內王就是要以王道治理國家,發(fā)展國家,讓百姓衣食無憂,民富則國強,這方面陛下與大臣們已經在做了,臣就不多言了,臣主要說說外霸,外霸,顧名思義就是對外實行霸道,有利必爭,誰不服就將他們打趴下,讓他們臣服于我們,害怕我們,敬畏我們,積極的搶占各種資源,為大唐的發(fā)展壯大支持。這種通過掠奪他國財富壯大自己的行經,一旦公布出去,臣必定會受到無數的攻訐,因為他們長期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遵循的是內圣外王,不是說這種政策不好,只是我質疑的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e國那么友好,他們給了我們什么?我之所以堅持內王外霸,是因為這一策略可以在壯大自身的同時削弱對方,陛下請想一想,如果我們用別國的勞力為我們修路,我大唐百姓的勞役是不是就減輕了,如果把別國的資源掠奪來,我們缺少鐵礦石,那就搶鐵礦石,缺少銅就搶銅,缺什么我們就搶什么,從別國獲得補充,這不就可以加快我大唐的發(fā)展速度了嗎。”
“你說的有道理,可朕現在也不敢實行這一政策啊,不說外國怎么反應,單單國內的那幫人,朕就很難說服他們。”
“試問陛下一句,外國怕我們,向我們稱臣,是因為仁義道德還是因為我們大唐有強大的軍隊?仁義道德又值幾個錢?在我們強大的時候,跟他們講仁義道德,他們會感激我們,稱贊之聲不絕,可當我們弱小的時候呢?眼前的歷史還不能說明問題嗎?高句麗,東突厥等等這些國家在我們弱小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如果仁義道德有用,陛下為啥不派那些所謂的仁義之士御敵于國門之外呢?罵他們一句賤人也不為過,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光說不練算啥。”
“好好說話,不許罵人。”
“是,臣一說起那些腐儒就來氣,憑著自己多讀了點書就在那嘰嘰歪歪,五谷不分,六體不勤,他們除了能耍耍嘴皮子,于國于民又有何用處,簡直是浪費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