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身邊的人越來越擁擠,沈默與程處嗣他們也從旁人的交談之中了解到城東發生了何事。
原來是洛陽縣首余忠志見旱情已經持續三個多月,特請了一位道長開壇做法求雨。
從古至今,看熱鬧都是人們的本性,并且受這旱情影響最深的也是普通百姓,所以才有了現在這幅人山人海的場景。
一聽是道長開壇做法求雨,沈默也來了興頭,后世那見過這個東西呀,誰家道觀敢說自己會做法求雨。
根本用不著警察叔叔出面,尋常的段子手都能把他們損得一價不值。
雖然沈默不信這個東西,但是去看看熱鬧也是可以的嘛,畢竟這里不是反封建迷信的后代,說不定真的有那種能呼風喚雨的道士呢。
只是不知道他是不是像英叔那般,手握桃木劍,憑空燃符,下探地府,既能捉妖降魔,又能訓徒育人的道長。
想到此處,沈默興頭更甚,埋頭就從人群中往前擠。
而程處嗣與牛師贊他們本來對這沒什么興趣,在長安時那都見多了,李世民祭天時的場景都不知道見了多少次。
臟兮兮的老道士那有覓春閣嬌俏可人的小娘子討人歡喜呀,可是一不留神就失去了沈默的蹤跡,眼看著他可勁往前擠。
不知那覓春閣在何處的程處嗣與尉遲寶琪等人也只好跟上他的腳步,從人群中往前不斷挪動。
不提他們四人這壯碩的體格,就從在軍營訓練這么長時間的成果,擠個路那還不簡單,沒過一會兒就追上了沈默。
五人一同往前擠,速度自然比之前要快,很快就看到了這開壇設法的老道士。
只見這老道士站在人群最前方的那個高臺上,身穿一套青色道袍,長發梳在后邊。
左手握著一把褐色的木劍,應該是桃木的吧,站在高臺之前來回舞動。
口中還念念有詞,由于距離太遠,沈默也沒聽清他念叨的什么,不過看起來還真像是那么回事兒。
看了好半天,沈默都不得不佩服,哪怕這老道士求不來雨,單獨看他耍劍都不枉此行。
瞅著他下巴上那一把白胡子,也得有五六十歲了吧,這么大的年齡,在高臺上活動這么半天,連聲苦都沒叫。
古人誠不欺我,人老成精呀,瞅這老道士那矯捷的身手,要是妖精的話,起碼也得有個四五百年的道行。
看了老半天,這老道士終于停止了動作,在空中舞了個劍花,然后很帥氣的將桃木劍插到背后衣頸中。
回到之前擺好的供桌前,朝著四周拱了拱手,單手將衣擺撩到身后,面不改色的說道。
“承蒙余縣令抬愛,委托貧道在此開設法壇,祭天求雨。
由于待會兒貧道需要掐訣念咒施法,需要安靜的場合,還望各位居士暫且噤聲。”
老道士說完后便負手而立在供桌之前,而在高臺下圍觀的人群大都是洛陽城中尋常的百姓。
受旱情波及最大的恐怕就是他們,祭天求雨更是與他們息息相關,所以在老道士說完話后,下邊有一年長的老者喊了一句話。
“都吵吵什么,沒聽枳源道長說要掐訣念咒嗎,這要影響到道長的法事,求不來雨,到時候可別哭天喊地的后悔。”
可能這老者在眾人中的威望不小,他說過話后,原本還很嘈雜的人群慢慢的安靜了下來。
紛紛抬頭注視著高臺上的老道士,也就是那老者口中的枳源道長。
沈默也不例外,抬頭聚精會神的看著高臺上的老道士,對他即將進行的法事,心中期待的緊。
待會兒他若真能求下來雨,那這老道士可就是活神仙呀。。
這老道士見周圍的人群都安靜了下來,也不再做姿態,朝四周拱了拱手,然后開始做法。
用供桌旁邊的臉盆先凈了凈手,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