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嵩叉出去了。
黃嵩邊走邊還在大哭道“柴桑是賊兵北上的最后一道天塹,柴桑若失則天下大亂啊!刺史大人切不可中計啊!”
薛敬之生怕何進受了影響,連忙上前拜道“大人高義,小人代家叔感激不盡。只是夜長夢多,此事宜速不宜緩。明日大人便可派人出城投降,屆時家叔會從旁說服曹萬山進城。到時候,城內只需”
說著,薛敬之附耳上前,何進聽了不斷點頭。
兩日后,柴桑城頭全無了前幾日戒備森嚴的景象,城墻城垛處自由稀稀拉拉的幾個士兵負責放哨。位于城南的大門則敞開著,遠遠可以看到城內兩側站滿了準備投降的士兵,而地上則雜七雜八的陳列著他們的武器。
江州刺史何進帶著本州文武官員站在城門左側,靜待曹萬山入城。
城外旌旗獵獵,戈戟如林。曹萬山屬下上萬名身披鎧甲的步騎軍隊列整齊,氣勢森嚴。與之對比的,則是曹軍兩旁和身后的其他部隊。
只見這些雜兵身穿各式各樣的衣服,雖然已經深秋,但有些人還是打著赤膊。所用武器也是五花八門,從正規的刀槍到木竹刀槍,甚至農具都被當作了武器。
這些人所列的隊伍更是歪歪斜斜,軍紀渙散。雖然帶領他們的都是曹萬山派去的軍官,但這些雜兵畢竟訓練日短,被自己的手下呼來喝去仍然不成隊伍,吵鬧嬉笑之聲不絕于耳。惹得曹萬山一臉的怒火,薛志強則是暗笑不已。
過了好一會,士兵們終于安靜下來,曹萬山一招手,薛敬之便領著數百名薛軍士兵前往城門受降。薛軍雖然雖然比不上曹軍訓練有素,但在叛軍中,和其他雜兵們比起來也算是一只得力精銳了。
只見薛軍士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在沿途布下了一條道路。
曹萬山見此點了點頭,轉身向譚格道“我進城受降,你在此壓陣。”
見潭格點頭答應,曹萬山便帶著數十名親兵緩緩向城門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