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還以為建立武警連的訓練基地并不困難,但真正著手做的時候才發現這并不是件易事。
難處并不是資金,話說我們對武警連的訓練可是要為全國武警部隊的組建經驗和學習的榜樣的,如果在我們身上還想著省錢的話,一旦出了什么差錯那就會影響全國的武警的部隊,這顯然是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對于這一點張司令很清楚,上級主管部門也很清楚,所以張司令在看了我的分析報告后想也不想的就批了一筆十萬元的啟動款項。
十萬元,這要是在現代也許并不是很多,要想用十萬元建立一個基地那就更是連塊地都買不到,但這筆錢對于這個萬元戶都能自豪的時代卻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
難處也不是沒有資源,事實上,張司令很清楚武警部隊訓練的重要性,所以當下無論什么資源都是以武警部隊為先,甚至因為中越邊境的戰事基本趨于穩定,我軍大軍演之后蘇聯方向劍拔弩張的形式也得到了一定的緩和……我想這是因為蘇聯方面終于意識到他們雖然在核投送上比我們強很多,然而一旦打算入侵我國,卻始終無法解決我軍將核彈當作地雷使用而葬送其大批軍隊的問題。
現在正是因為這兩個敵人……一個是表面的敵人,一個是躲在背后的敵人,這段時間來自他們的威脅有緩和的趨勢,所以解決國內的治安問題才成為重中之中。
這也使得我們要什么就有什么,一說建立基地馬上就批了一塊方圓十余里的地,而且就在我們基地附近,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方便我指揮,省得要在合成營與武警連之間跑來跑去的兩頭忙;一說要建房子,馬上就派了兩個工兵營和大批的建筑工人;一說要特殊的設備比如閃光彈、催淚彈等,馬上就從軍火庫里給我們調上一批。
按張司令的話就是“只要你們能訓練出點樣子來,能適應我國當前治安環境的要求,不管要什么都盡管說!”
讓我頭疼的事情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個比較直接的問題就是訓練建筑的問題,就像趙敬平說的“咱們建上一、兩幢建筑那是沒問題,但訓練時總不可能天天都用這些建筑吧,這戰士們練上幾天就熟了,要是練上一、兩個月只怕閉著眼睛都能從這頭進那頭出了!”
趙敬平這話還真對,咱們對武警部隊的訓練,就是要他們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戰斗環境,這要是讓他們天天在同一幢建筑里訓練,沒幾天他們就對里頭的地形一清二楚了,那接下來的訓練也就失去了意義,甚至可以說這樣的長期訓練還是有害的,原因是戰士們習慣了這幢建筑的地形,有朝一日當他們面對不一樣的建筑時自然就無法適應。
然而這個問題似乎又是沒法解決的,咱們總不能造上一幢房子訓練個幾天,然后再重新造一幢吧!先不說這時代建房子沒這么快,這在資金上也遠遠不夠而且也是一種很大的浪費。
最后這個問題還是讓合成營的工兵連連長楊杰給解決了。
楊杰以前不愧是個搞工程出身的,他在會議上針對這個問題就建議道“營長,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這房子咱就把框架建好,里頭的墻啊什么的都弄成活動的,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個樣子,這樣就既方便又省錢又可以達到訓練的目的!”
聞言我不由暗罵了一聲對啊,把墻給弄成木頭或是鋼板的,到時里頭的地形就像拼積木一樣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就算想天天換戰斗環境也不是什么難事,自己怎么連這點都沒想到!
于是這個問題就這么解決了,接下來的事情我們就丟給工兵去完成。
另一個讓我頭疼的就是武警部隊需要一些對我國來說還是高新的裝備。
這些高新裝備就與普通部隊有些不一樣了,比如武警部隊往往需要知道躲在屋內的目標的詳細位置情況。
普通部隊大多時候可以不關心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