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
幾天后我們對炮瞄雷達的測試就正式開始了。?
就像之前說的一樣,我們事先與一線的部隊聯系好,在夜里就在指定方位準備好能引誘越軍開炮的假目標……這一回一線也就是四十師的戰士們是用堆沙袋的方法,也就是在面向老山正斜面的顯目位置上壘上幾個沙袋再折騰一點新土上去。
別看這沙袋和新土不起眼,這些玩意在一線兩軍僵持階段那可是了不得的事……原因是敵我雙方在互相壓縮對方陣地時用的就是這方法,先堆幾個沙袋做掩體,然后再依靠沙袋的掩護在其下挖上一個坑道或是貓耳洞。
這種做法雖然沒有很大的軍事意義,一個貓耳洞也就躲那么個把人,而且還是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挖的,真打起仗來很快就會被敵人的炮火敲掉了。
但這種動作卻是有很大的政治意義……貓耳洞挖到哪里,就意味著我們的控制線也就是國土擴展到這里了,如果這個不在意那個也不放在心上,那么毫無疑問的其實際控制線就會漸漸被對方壓縮。
這也正是這時候敵我雙方都要堅持或者說不得不堅持冒著生命危險互相摸洞的原因,同時也是貓耳洞又危險又很難生存,但我軍戰士卻又不得不躲的原因。
當然,這一回我們并沒有將控制線往前推移的意思,咱們的目的只是想讓越鬼子開炮……越軍自然不知道這一點,于是天色才剛亮就朝“目標”打來了一排炮彈。
僅僅只是幾秒鐘的時間,陳維華就朝候在炮瞄雷達不遠處的我們大叫“方位洞拐……迫擊炮。三門!”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炮后方位是用密位制來表示的。而中隊是采用6000密位制,歐美國家一般采用6400密位制,所以在此之前陳維華等人已經對此做了一些工作,使得在戰時能夠十分快速的將6400密位制轉換為6000密位制。
我朝早就準備好的通訊員點了點頭,通訊員當即就將這些數據報告給了炮兵陣地的伍登雄。
這也就是我們要在炮瞄雷達旁的原因……
很明顯的是,如果我們不在炮瞄雷達旁而是在指揮部的話,那么由陳維華報上來的數據首先得通過通訊員傳到指揮部,再由指揮部傳到炮兵陣地。這樣無疑會增加炮火的準備時間,也就是對我們及時準確的擊中目標不利。而現在無疑就提高了效率。
接著很快就聽到步話機里傳來一聲怒吼“放!”
“嗚……”空中很快就響起了一陣炮彈的嘯聲。
緊接著又是伍登雄的幾聲大吼,又有兩批炮彈涌了上來,很快老山上就響起了“轟轟”的一陣陣巨響。
這一回開火的共有三批火炮,每批三門。
之所以要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炮瞄雷達的測試不僅僅是能否快速的偵測到敵人的炮彈并快速的計算出其炮兵陣地的位置,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修正我軍炮火引導其準確的擊中目標。
學習過炮兵知識的我,很清楚的知道這一步以前也是由炮兵觀察員做的……也就是我軍炮兵僅僅只是知道目標的準確位置還不夠,炮兵在得到這些數據之后,按照理論來計算并調整好諸元。但炮彈在空中飛行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會受到風力及空氣密度等影響,這就會使彈著點出現一些偏差。
這時候。在一線觀察的炮兵觀察員就會利用通訊設備向炮兵陣地發去一些修正數據,不過這些修正數據顯然會受前線敵我火炮的干擾以及人為判斷上的一些誤差。
而現在就方便多也精確多了,因為就連這一步也可以由炮瞄雷達完成……炮瞄雷達可以同時監控二十個目標嘛,那么在監控越軍火炮的空隙自然也可以監控己方火炮的彈道。
當然,監控己方火炮的彈道時并不是逆向計算出炮兵陣地,而是正向計算出其炸點,并將這個炸點與之前計算出來的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