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很快就得到了炮兵四師及江師長的認同,于是全軍馬上就進入了三天的戰前準備。
炮瞄雷達方面就不用說了,這玩意可是這場戰斗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整場戰役都是圍繞著它為中心展開的。
我給陳維華等人的命令就是“不管這炮瞄雷達平時的故障率怎么樣,總之在進攻老山的這段時間內不允許出故障,尤其是前幾天!”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這玩意要是關鍵時刻出故障那都不知道會害死多少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這個直接負責炮瞄雷達測試甚至可以說是制定這個計劃的指揮官可擔不起這個責任。
陳維華等人當然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對炮瞄雷達那是一遍又一遍的檢查、一遍又一遍的測試,一旦發現有什么地方有些小問題就寧愿更換一些新的零件上去。
從這方面來說,裝備因素的問題的確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軍隊的戰斗力。
試想,就算陳維華等人對炮瞄雷達一修再修、一試再試,但機器就是機器,誰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證它不會在戰斗中出現故障,而一旦出現故障那對這場戰斗的破壞性卻是難以想像的。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不得不制定出另外一套方案,也就是一旦炮瞄雷達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該怎么打。
當然,這只是備用方案。如果我們有兩架或是兩架以上的炮瞄雷達,那么連這個備用方案都不需要了。
伍登雄的炮兵營也進入了最終的準備階段。
他們的主要任務就像之前一樣,就是打擊越軍的炮兵部隊。
之所以會讓伍登雄的炮兵營執行這個任務。一個是因為伍登雄的炮兵營剛剛才與越軍炮兵部隊交過手而且取得了可人的成績。也就是事實證明伍登雄的炮兵營是完全有能力壓制并摧毀越鬼子的兩個炮兵團的。
在戰場上的東西。是上到指揮官下到普通戰士都相信甚至可以說是“迷信”一點,那就是“事實”。
簡單的說,在平時的訓練或是比賽中成績再好也沒用,必須是在戰場上打一戰有真實的戰例才能讓人信服。
這一點的確是有道理的,畢竟真實的戰場跟平時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伍登雄手里的炮兵營自然就責無旁貸。所有的干部都相信,合成營之前能夠壓制并摧毀越軍兩個炮兵團,那么現在也行。
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伍登雄等人有與炮瞄雷達協同的經驗。
其實要我說吧,有沒有這個經驗其實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們所了解的一樣,與炮瞄雷達之間的協同無非就是陳維華等人從炮瞄雷達讀取坐標數據,然后炮兵營就按照這個數據開炮就是,這與平時的炮仗并沒有多大的區別,要真說有區別……那就是與炮兵偵察員的聯系少的,與炮瞄雷達這邊的通訊員聯系多了。
但問題就是我們知道這一點,炮兵四師的干部們卻不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一致認為……在有協同經驗的情況下。最重要、最關鍵的任務,也就是摧毀越軍炮兵的任務還是由合成營來做。
這對于伍登雄等人來說當然不是問題……他們這幾天在北京的基地里一天到晚不是演習就是訓練差點悶出病來。這一到前線來就痛痛快快的打了一場大勝仗,正直呼過癮呢,哪里還會拒絕再過一把癮。
再說了,對于炮兵來說能夠摧毀敵人炮兵會有更大的成就感……這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比如做為一名狙擊手雖然會以擊斃敵人的數量感到自豪,但這種自豪完全不能與擊斃敵人狙擊手相媲美。
同樣的心理,也讓伍登雄想也沒想就接受了這個任務。
這里最為緊張的當然還是做為主力的炮兵四師。
至于其緊張的原因就不用多說了,就是加農炮的問題。
炮兵四師一共有四個團,分別是一個加農炮團、兩個榴彈炮團再加上一個火箭炮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