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不愿意面對,但到了中午12點,3個基數的炮彈還是全部打完。
據炮兵部隊的戰士說,這一戰從開打起到中午炮彈告罄的時候,僅僅一個炮團就打了上萬發炮彈,炮管都打紅了。
在這過程中我們一直都想省一些炮彈下來,我們也的確是這么做的……如果不是我們有意識的節省使用的話,只怕十二點都堅持不到。
事實上,我軍炮兵部隊在使用炮彈的大多時候都是萬不得已,也就是只要一不打炮一線陣地就很有可能落入越鬼子的手中,這逼得我們不得不打。
但這么打的結果,就是炮彈越來越少。
在接近中午十二點的時候,開始是炮火密度逐漸變少,轉而改為有限度的對一線陣地進行火力援助,最后徹底沒了聲音……最后一發炮彈都打出去了。
事實也證明我們打的這些炮彈都是有必要的,因為在我軍炮聲停下來的那一霎那,越軍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對我軍陣地發起猛攻,僅僅只是半小時,我軍一線陣地除了142高地外全部失守。
這并不是說我軍步兵作戰不夠英勇,在這半小時內不知道有多少戰士在陣地上守到了最后一刻甚至是抱著包與越軍同歸于盡。
但事情就像之前所說的,因為越軍之前長達八小時的連續不斷的進攻……越軍是以一萬八千人的兵力輪番對我軍防線發起沖擊,雖然這些沖擊大多都被我軍炮彈給擋在火墻之外,但還是有些越鬼子十分幸運的沖進了我軍防線。
這些越軍不過避免的會給我軍工事造成破壞。再加上陣地前的地雷、鐵絲網及路障全都被越軍尸體給覆蓋著。于是就給了越軍很好的沖鋒條件。
利用戰友的尸體打仗……這聽起來似乎很殘酷。要是讓和平社會的人說起來,就是對死者的不尊重。然而戰場就是這樣,如果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將敵人打敗的話,那么就很有可能讓更多的活人變成尸體,甚至因為拿不下敵人的陣地而這些戰士的犧牲變得毫無意義。
所以說戰場與和平社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指的不僅是物質生活上,更是思維方式上。
越軍對尸體的利用還是老方法,一個就是險要處用尸體當作沙袋堆積成機槍堡……老山一帶的地勢是北陡南緩。也就是越軍沖鋒的這一面地勢是較緩的,斜度只有三、四十度,不像我們沖鋒的那一面斜度都達到六十度,于是越軍很輕松的就在他們沖鋒的道路上用血肉構筑起一個個工事,甚至還有些地方竟然用尸體堆壘成一段交通壕。
另一個就是用尸體做現成的保護色……滿地都是尸體不是?那沖鋒的越軍只要往地上一趴,誰也不知道地上的這些“肉”哪些是死的哪些是活的。
越軍就是充分利用了這兩點,先是對我軍陣地發起集團式沖鋒……我軍戰士一排排子彈掃射下去,眼看著越鬼子就像是被收割的稻谷似的成片成片的倒下,但其實這些人里頭卻有許多是有意倒下的。
越軍的這個把戲其實并不新鮮,我們二連在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候就見識過越軍的這一套。所以我軍一線的戰士也很清楚這些越軍中有很多人是“假死”……畢竟他們也有與越鬼子作戰的經驗。而且老兵介紹經驗時也對他們說起過。
但就算知道也拿這些“假死”的越鬼子沒辦法,在他們的面前的尸體實在太多了。除非他們能夠用迫擊炮把這些尸體全都炸過一遍,否則根本就無法清除藏在里頭的“假尸體”。
當然,戰士們是不可能這么做的,在高地上的炮彈可以說比黃金還貴,于是他們就只能聽之任之。
結果越軍在下一次沖鋒的時候就有優勢了……
這時候我軍戰士就要面對兩個方向的敵人,一個方向是在機槍火力掩護下朝防線發起沖鋒的越軍。另一個方向就是躲在尸體里偷偷的朝我軍戰士打冷槍或是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