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高地附近的地形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放眼看上去較為開闊平坦,但真要是細看的話就是這一塊高那一塊低的,就像海面上的波浪一樣。
實際上不僅僅是142高地附近是這樣,一線絕大多數地方都差不多……被炮彈覆蓋數十上百遍了嘛,自然到處都是彈坑忽高忽低的,只不過142高地附近本來的地形也差不多是這樣而已所以特別明顯而已。
另一方面,就是5號、6號高地之間的那道狹谷還是“s”形的。
黃建福就是根據這兩點制定了一個“坦克打游擊”的戰術。
黃建福是這樣的分析的
首先,因為142高地及5號、6號高地附近的地勢高低起伏,這不利于坦克在行進中射擊,同時目標的運動軌跡也很難被掌握。這個特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59中來說是有好處的,原因是59中本來在行進中就因為條件限制無法瞄準,那也就不在乎行進中的射擊條件是否更加惡劣了。
反觀這種地形卻會對蘇軍的t72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盡管其安裝了相對較為先進的火控系統。
其次5號、6號高地之間的狹谷是“s”形的,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我軍坦克駛入這條狹谷基本也就安全了。
[長風][cf][x]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就像我們構筑坑道時往往也要拐一個彎……子彈是沿直線飛行的,如果把坑道做成一條直線到底的話,那么機槍對著坑道口一陣掃射也就將藏身在里頭的戰士一窩端了。
但如果拐一個彎的話。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了這個問題。甚至還可以為藏身在坑道內的戰士一個很好的掩體。冷不防的從彎處冒出來就朝坑道外打上一梭子彈。
同樣的道理,5號、6號高地之間的這個狹谷就相當于一個彎曲的坑道,區別只是這個坑道比較大一點,而且躲在坑道里的不是戰士,而是坦克。
于是當越鬼子的坦克及裝甲車在炮兵及步兵的掩護下氣勢洶洶的朝142高地猛撲上來的時候,黃建福并沒有迎上去,而是按兵不動。
這在兵法上就叫“避其鋒銳”,這使得原本還想大干一場想給中國坦克部隊一點顏色看看的越軍有點無處著力的感覺。
接著就在越鬼子站在142高地上歡呼的時候……這時的越鬼子似乎可以放心的在高地上歡呼。一個是因為我軍142高地上的駐軍又像往常一樣退守進坑道并被越軍火力給封鎖住,另一個則是因為我軍現在沒有炮彈,不能再像之前一樣為142高地炮火援助。
因此,越軍一占領142高地就十分囂張的大喊大叫,并明目張膽的在142高地上構筑機槍陣地、迫炮陣地準備為其進攻5號、6號高地做準備。
但就在這時,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我軍坦克出手了……
首批投入戰場的坦克不多,左翼兩輛右翼兩輛,一共只有四輛。
這又是一個出乎越軍意料之外的地方,要知道越軍有六輛t72,而我軍有二十輛59中。這種對比是很明顯的。t72數量雖不如59中多,但性能卻要比59中好得多。
所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中人肯定會以性能不如t72但數量卻占優的59中發起集團式攻擊也就是狼群戰術來以多打少吧!
誰想中人非但沒有這樣做,反倒只出動四輛。
很明顯,這么一來59中就是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處于絕對的下風……這不是找死嗎?!
所以越軍根本就沒有將這四輛59中放在眼里,這使得那些在142高地上構筑工事的越軍根本就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
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越鬼子十分熟悉我軍坦克的性能,知道59中無法在行進中瞄準。
但越鬼子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因為下一秒這四輛行進中的59中突然就“轟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