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只是簡單的對許良斌說了句“注意總結經驗,下次不要再犯同樣了錯誤了!”
對此許良斌大感意外,事后他在回憶起這件事的時候,他就感嘆道那時,他其實更希望我罵他一頓,甚至狠狠的處分他一下,那樣就會讓他心里好過一點。但我只是這么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反而讓他心里憋得慌。
他不知道的是,我其實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記得更緊,才能認真的總結自己為什么會失敗,失敗在哪里或是該怎樣避免。
事實也正是如此,許良斌痛定思痛總結了這次會出現這種危機的原因,事實上痛定思痛的是整個偵察大隊的戰士,畢竟這是偵察大隊自組建以來頭一回受到這么大的打擊。
總結的結果是捕俘點過于密集,以致敵人有所防備。
在聽到這個答案的時候,我是深感欣慰的,因為這代表偵察大隊的戰士在思想上是相當成熟的。
之所以會這么說,那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我軍與越軍在心理上還是十分相似的……這也許是因為越南與我國同屬一種制度,又或者是因為越軍是由我軍訓練出來的,所以在作戰風格等方面都十分相似。
心理上的相似,就表現在都不服輸,在哪里跌倒就自然而然的會希望在哪里爬起來。越軍在這方面最典型的表現就是712戰役,他們明知道我軍有炮瞄雷達,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他們制定怎樣的計劃都是十分危險的,但他們還就是不服氣,結果就是以成千上萬的傷亡為代價。
我軍戰士其實也有這樣毛病……確切的說這很多時候都不能算是毛病,因為一支部隊要想保持一種頑強的作戰風格。就必須要有這種不服輸的倔勁。
但正謂“過猶不及”。凡事都要有個度。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中庸之道”。
“不服輸”也同樣是如此,這種倔勁如果是恰到好處的話,那就可以是不斷的超越、不斷的進步。但如果過了,那就是執迷不悟不懂得變通。
從這一方面來說中華文化還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簡單的說,如果按一般部隊的想法,這一仗在老山一帶打敗了,那戰后總結很有可能就會是總結出各種原因,比如計劃不夠周密、協同不夠緊密、準備不夠充分等一大堆。最終的結果就是還要在老山這一帶繼續找越鬼子麻煩,不把這塊硬骨頭給啃幾塊下來就不算好漢。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很明顯的,老山一帶的越軍已經有了防備,就算我們組織嚴密偶爾能夠成功幾次,也不可避免的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畢竟雙方都是人,越鬼子不是傻瓜,我們也不是神仙。
如果換一種思維考慮,我們的戰略目的是捕俘,而不是跟越鬼子斗氣,于是局面就豁然開朗了。
就像偵察大隊最后得出的結論一樣捕俘點過于密集。
其話外之意。就是要分散到其它地方去展開捕俘行動。
這當然是正確的,要知道中越邊境可是將近一千五百多公里。老山只不過是這其中的一個點。在這么長的防線上,老山一帶的越軍有了防備,并不代表其它地方的越軍也有了防備。就算整條防線上的越軍都得到了消息,這么長的防線也不可能會每一處都沒有漏洞。
其次,如果我們分散捕俘點的話,就會使得整個防線的越軍人心惶惶的,防了這邊防不了那邊,防了那邊又丟了這邊,這就會給越軍心理上的一種壓力。
這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沒有攻不破的防線”,越軍特工對我們進行的特種作戰也正是使用這種戰術思想。
所以沒說的,我對此當即就表示贊同,并讓許良斌在這個戰術思想下制定出相應的計劃。
計劃很快就出來了,其實一點都不復雜,就是隨機應變的更換捕俘點見縫插針,甚至許良斌還把偵察大隊給分散開來使用。也就是以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