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進行得十分順利。
畢竟合民營的底子不錯,而且還有相當多的實戰經驗,他們欠缺的是對高原環境的各種不適應。
這種不適應在他們擺正了心態以及我們分階段的展開適應性訓練后馬上就有了好轉。
比如在戰士們中普遍存在的高原反應,在我們將高度下降到3000米的時候馬上就有了好轉,許多戰士僅僅在兩天后就由原來病蔫蔫的狀態變成生龍活虎的了。
再比如由于空氣稀薄而造成子彈偏移量不同的問題……這對戰士們來說已經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深深的印在戰士們的腦海里,一時半會兒很難改變。
對于這一點沒有什么取巧的辦法,就是像當初剛開始練習射擊時一樣用子彈去喂,打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在腦海里形成一種新的條件反射。
這對319師的部隊來說也許很難做到……用子彈去喂,這青藏高原上哪來的那么多子彈喂,一年能有幾次實彈射擊就算不錯了。
這是由青藏高原的運輸條件決定的,首先是這高原上發展極為落后,百姓生活條件也不好,這使得我軍不僅要運子彈、炮彈,就連食物及其它一些生活必須品都得從內地運輸,這就給后勤帶來很大的壓力。
其次就是運輸只靠幾條簡陋的公路千里運輸……這時候還沒有鐵路,接近戰區的地方甚至連公路都沒有,運輸完全靠人力或是畜力。
據李參謀說,當年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時候整個東段戰區不過只有區區六萬噸的軍事物資。而且這其中三萬噸還是事先囤積的。整場反擊戰打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只消耗炮彈22萬發炮彈、70萬發子彈。
同樣也是反擊戰。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不足一個月的時間我軍就消耗掉了106萬發炮彈及5500萬發子彈。
由此也可知青藏高原上的補給有多困難。
但這些對我們來說就算不上什么大問題了,在我們進行適應性訓練的時候黑鷹直升機反正也沒什么,飛行員閑也是閑著,于是二話不說就擔任起為合成營運輸補給的任務。
要知道黑鷹直升機最大可以吊載四千公斤的重物的,就算是在高原上運輸力減半也有兩千公斤,二十余架黑鷹這么來回兩趟……其運載的彈藥量也基本就夠我們練的了。
就像賣油翁說的“唯手熟爾”,這一批批的子彈喂下去效果很快就出來了。沒幾天戰士們就差不多適應了新的偏移量,甚至還可以說有相當一部份人槍法比平原時還好。
這一點倒是很容易理解……空氣稀薄對子彈的阻力小嘛,這也就意味著彈藥更為平直或者說精度更高、射程更遠。在平原上射程只有400米的81杠到這高原上打個450米甚至500米問題都不是很大了。
尤其是svd狙擊就更為明顯,只不過這些得在無風的條件才能成立。
這么訓練下來只用了一個月多的時間,我們就再次走上了三號基地。
這時當戰士們再次看到這個三號基地的時候不由感觸良多,因為一個月前在這里僅僅只是跑了三千米不到就昏倒了好幾個,這對他們來說可是件奇恥大辱?,F在當他們再次站在這里時,已經非當日的吳下阿蒙了。
其實要說感觸的話,應該是李參謀和陳營長感觸更深。
更確切的說應該是一營的全體指戰員……因為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他們親身經歷了完勝合成營到被合成營趕上甚至現在已經被反超的過程。
“楊營長!”看著跑道上已經遙遙領先跑在前頭的合成營戰士。李參謀就苦笑道“原本我還以為你們至少也要兩個月的時間,沒想到僅僅只是一個月……你們就完全適應高原上的生活了?,F在甚至做得比我們還好。說來慚愧,跟你們合訓的這個一營可是我們319師的尖兵!”
我其實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