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微已經有多日未去永興樓了,此時再去,人氣反而沒以前那么火爆,但也有人立時將他認了出來,或是拱手施禮,或是不怎么講究的大聲打招呼。
眾人并不知他本名,只知道他是一名看起來不算落魄的說書先生。
大堂里的人三兩一個扎作一堆,都在聊著市里坊間又有什么風流軼事,說到有趣處,便哈哈大笑一番,然后換一個人再講一個,不過此時最為被津津樂道的,還是上元夜的那首青玉案。
當然也包括青玉案背后的故事。
“那王文興的臉可是丟得大了?!?
“可不是,一開始不少人還都以為他是在幫著那趙咫尺說話的,贊嘆他的仗義執言,事后趙咫尺離去時,沖那王文興說的那句話才讓眾人反應過來?!?
“說的什么?”
“哈哈——”
“快別賣關子了!”
“這趙咫尺啊,他說,在下不會作詩,都是舍妹的作品!當時那王文興,臉都綠了……”
晉陽聽到了這些,笑著看了看趙微,趙微則是一聳肩。
“當著眾人的面,即興的一首詞,那般無所謂的就安在了自家妹妹的名頭上,可恨自己當時不在場,未曾親眼目睹……”
這人話音一落,豎起耳朵聽他說話的人都噓了起來。
“你又不在!說得活靈活現跟真的似的,你干脆上臺去說書得了!”
“那還能有假!驀然回首的句子都寫出來了,若非當真被佳人的容顏所震懾,哪里能寫得出這么美的詞句來?”
趙微摸了摸鼻子,而晉陽的心突然就漏跳了半拍。
“你可知是何方佳人?”
“這確實不知,那日詩會后,他們對這方面的口風都嚴得緊,怎么都不肯說。”
“我怎么聽說是寫給宋尚書家的千金的?”
“你是說有丹青妙筆美譽的宋小娘子?”
趙微還想繼續聽他們八卦,結果耳邊就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哼!”
趙微趕緊三兩步走上臺,拍響了新準備的醒木……
眾人聽見動靜,紛紛住了嘴,望了過來。
此時的《西游記》已經并非趙微一人在說,自然也有比趙微說得好的。
現下眾人看見趙微一副要說書的架勢,便都對著他開始起哄,卻也不會噓他下來。趙微自然還是接著上次的故事在說,但更多,是說給晉陽聽了。
晉陽每每聽故事時,都喜歡托著腮,之前趙微看見時有種難以直視的感覺,此時見了反而覺得很是可愛。
這故事講完,歡呼聲和打賞遠不如從前,反倒是有人捉著佛教里的一些詞語問東問西。比如何謂佛祖、菩薩、金剛等等。
“近些日子時常聽人提起,倒也有傳聞目前有這樣一個教派正在傳教,多是引人向善之流,可怎么聽先生所言,卻有些不是那么回事。”
話音一落,不少人思索起來,然后有人就發現確實如此,怎么這猴子打的妖怪,竟皆是些佛祖身旁的東西。
其他的說書先生并不知故事全貌,也是頭一次聽說此類教派,因此解釋時難以詳盡,趙微所說的,卻是十分詳細,給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佛教思想其實也是一種哲學思想,能傳承至今自有它的道理,但趙微本人是不喜的。尤其是在這紅塵中,等于是給那些頹喪之人一個逃避的渠道,看破紅塵,直接出家,佛經不通,只曉得敲敲木魚,餓了美其名曰化緣,實則是要飯,對社會無法產生任何積極向上的東西。
更有甚者,公然向朝廷索要佛田,種植后卻又不納稅……
因此趙微解釋時,即便已經盡量中肯了,不免還是帶了些感情色彩。
“這等教派,不信也罷!”
“你可記得,有人提起過,上元夜那衛